第231章 你很勇啊!

 沒有那麼多作坊安置傷兵怎麼辦,擴大作坊的數量?那顯然不可取。 

 作坊能開下去的主要原因是能夠盈利,如果不盈利單憑國家的財政補貼,不僅作坊堅持不了多久,說不定連國家都會被拖垮。 

 更何況是個人都知道,一個健康的人比一個不健康的人,能幹的活更多。 

 後者兩三個人甚至四五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同樣的時間內,前者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作坊的管理者為了利潤會選擇誰顯而易見。 

 基於以上原因,想利用作坊收納傷兵的想法在大夏很難實現。 

 不過那些對於大夏人來說很難的事情,對於姜團來說卻不是特別困難。 

 大夏不能盲目的擴大作坊的數量和規模,是因為覺得盈利困難,可這事對他來說應該不難。 

 他要建不是那些大夏那些傳統的作坊,而是可以生產毛線、毛衣、茶葉、純鹽、瓷器、玻璃等各種目前大夏沒有得東西的作坊。 

 當然等那些作坊建起來就不能叫作坊了,應該算是古代版的工廠。 

 那麼多工廠要是建起來最需要什麼?肯定是工人。 

 之前姜團跟姜啟商討羊毛產品時,覺得可以讓女子出來幹活,既然女子都能幹活了,再多一些傷兵也不算離譜。 

 而且出於對現代自己國家士兵的濾鏡、出於對姜啟和宗政亮治軍的信任,他覺得進了工廠的士兵會比一般的百姓更好管理,令行禁止肯定沒有問題。 

 作坊能生產那些稀罕的東西,再加上一定力度的宣傳,姜團覺得在盈利方面應該不必擔心,他就不信會有人會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 

 就算有,他不是還有系統嗎,大家集思廣益,總能製造出來更多、更好的東西。 

 到時候那些東西往大夏各處或是其他國家一買,簡直是一舉數得。 

 首先,工廠可以創造就業崗位,讓百姓和傷兵受益。 

 其次,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往大夏和各個國家,既可以改善大夏百姓的生活,加深大夏與各國的聯繫,還可以增加國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