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升 作品

第74章 五行煉體

 小人約有寸餘,上前一把握住了青蓮化成的錘子,我在手中。

 究竟如何才能開眼?

 鄭昊不斷的嘗試著各種方法,耳邊卻在迴盪著潮水湧動的聲響。

 沒有眼睛的時候,感知世界只能靠耳朵。

 耳朵屬於水,水中之神乃是玄武,對應身體乃是雙腎。

 我先來試一試修煉水屬性。

 五行屬水,鄭昊開始以青蓮為引,將人偶周遭的水流煉化。

 沒有了定海珠,乾坤鼎中的水流還在奔騰不息,青蓮搖曳不定,水流順著根部朝著大鼎內部流動,剎那間流通全身,嘩嘩作響。

 青蓮敲打著乾坤鼎的內壁,那水流聲彷彿有了節奏一般。

 這種感覺,就像是乾坤鼎自己從睡夢中甦醒了一般。

 覺醒。

 先有覺,然後甦醒。

 鄭昊黃庭中的人偶麵皮開始褶皺塌陷,額頭位置出現了一隻豎眼。

 恰好此時,一道金光呼嘯而起,直射鄭昊太陽穴,一路上行衝破雲霄,落入泥丸宮中。

 全身上下通透明亮,也是在這一剎那,眉眼間的第三隻眼竟然和小人偶的豎眼重疊在了一起,鄭昊低頭看時,自己身上黃金色的鎧甲像是魚鱗一樣,隨著呼吸舒張不停。

 這種感覺,就像是身體裡有一顆小太陽一樣。

 終於,醒過來了。

 《玄武訣》不知道何時竟然出現在腦海裡,原本金色的鎧甲上,出現了一道道黑色的細線,與金色的鱗片血肉相連。

 手裡的青蓮搖晃出一道碧綠的弧線,哧溜一聲落入了大鼎底部。

 而大鼎此時,也化成一把長命鎖,落在了人偶的胸前。

 此時,鄭昊才發現,這個人偶已經有五六分神似自己,只是除了豎眼靈動,其他兩隻眼睛黯淡無光,如同死魚一般。

 所謂五行,自己似乎因為定海珠和乾坤鼎的機緣巧合,直接跳到了土生金,金生水的環節,剩下木生火,火生土,還沒有半點眉目。

 人偶和鄭昊幾乎是同時低頭看了看大鼎之中的青蓮,這東西,應該也算是木屬性的寶貝,只是,即便到了現在,他的本體也只是一顆殘缺的種子。

 現階段將它充當木屬性的寶物,那是毫無問題的。

 但終究不夠純粹,融合水屬性和木屬性,而且被天道所排擠,成長起來異常艱難。

 造化青蓮,不管是道家還是佛家,都淵源頗深。

 這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機會,可以藉此回到上一世的星球。

 小人偶似乎強化了鄭昊的感知能力,絲絲縷縷的感應,緩緩滲透到了蓮花中,自己要在造化青蓮和乾坤鼎中選擇一個作為核心突破,而後建造五行矩陣。

 鄭昊眨了眨眼睛,現在身體已經在慢慢迴歸。

 大鼎原來的沉重此時也緩慢退卻。

 五行煉體,加上自己的煉物訣,雖然很是危險,卻也收穫頗豐。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找海量的天材地寶,將這五行煉體之路鋪成通天大道。

 只是五行這個框架,究竟是按照大鼎來建造,還是參考人身去建造,就有了煉器和修行的區別,先前得到的《金剛訣》,本質上就是將人的身體當做法寶去鍛造。

 或者,人體提供了一個天底下最為完美的大道結構。

 周身的竅穴呼應神靈星宿,而所謂的門派,宗門不過是對於這些結構的組合,換句話就是形成一個模型,塑造他成為自己最順手最熟悉的能量運轉方式?

 那也就是說,九宮八卦七政六道五行四象三才兩儀混沌都不過是一種能量運轉方式,所有的練竅都是從最細微處逐層累計而後組合形成的,所謂大道一統,不過是能量流動的網絡。

 想通了這一點,天材地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了,每個人的大道天賦並無差別,或者說,人人皆是堯舜。

 之所以凡俗和修行人的存在各種差別,就在於自身材料或者選擇的模型的差別。

 自身材料只能鍛體,不斷的積累能量,感悟天地。

 材料越好,認知越是清晰,那麼能量的效率和速度越好,對於結構的理解也更清楚,這樣,能發揮出來的效果就更好。

 鄭昊內視黃庭,只見那個粗糙簡單的小人盯著胸前的小鼎不斷的窺探,對冒出頭來的青色蓮花苞異常好奇,或許人的修行就是一路朝前走,遇到什麼就珍惜什麼,將能夠得到的東西做到極致利用?

 材料,結構,功能。都是建立在能量這個看不見的基礎之上的。

 鄭昊心中一驚,想起先前甦醒的時候,身體中似乎有一輪金色天陽,此時仔細感受,卻未發現蹤影,盯著人偶觀察,卻發現額頭上的豎眼一片混沌,根本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