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怕涼 作品

第252章 255缸之名

 司馬光的父親是當地的縣令,而被司馬光救出來的這個孩子,兩家是有親戚關係的,小的時候他們就是非常親密的朋友,兩個家族同樣也因為這件事情關係來往的更為密切,為了報答司馬光的救命之恩,尚光家族送給司馬家金銀財寶都是一箱接著一箱的抬的。

 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一樣讀書考試,他選擇了經商這條道路,最後也變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當他最後離開家鄉的時候,為了紀念當時司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在那裡為司馬光修了一座亭子,名字叫“感恩亭”。上官尚光為司馬光而改名,並且終身記得他的恩情,這段知恩圖報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只是司馬光卻不是一個救人圖報的人,司馬光長大之後,從來都沒有和自己的妻子孩子說過這件事情,但是上官家族卻永遠的將這件事情記在了心裡,但凡司馬光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上官家族的任何一位子孫都會盡心盡力的幫助司馬光,這份恩情都被記載了上官家族的族譜當中,成為了流芳百世的美名故事

 魏徵點頭笑言:“知恩圖報,挾恩不求。真是佳話吶。這故事好,老夫喜歡,那司馬光做官如何?”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傾城

 “喔?比之老夫也不多讓”魏徵很欣賞這樣的為人

 “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未積攢下什麼銀兩。當髮妻去世之後,竟然無以為葬,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

 魏徵怎麼感覺在暗示自己呢?“這,這”

 “他最後為朝廷活活累死了”

 “老夫不怕死”魏徵認定傾城是暗示自己清廉剛正沒有好下場

 傾城讓來拿紙筆,寫下:父要子亡。

 問魏徵應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