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無痕 作品

第66章 新城賣地

 經鄭如健這麼說,張青還不懂得把握機會,那真愧對自己曾經是個才子,現在是個還算知名的商賈了。於是告別了宋縣丞和鄭如健,先去新城平陽公主府作坊那邊看看,然後再到縣衙買地。

 看著張青逐漸消失的身影,宋書文呵呵笑道:鄭顧問,這張青算是戶縣新城真正第一個被吸引進來的商人了,可喜可賀。只是老夫觀你,卻比不上昨天打聽到“棉花”那麼喜悅。

 鄭如健同意的點點頭:宋縣丞,張兄能在新城開福滿樓的確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相比起棉花對戶縣發展的幫助,作用就小得多了。

 哦,此話何解?宋縣丞對鄭如健這番話有些不太明白。

 鄭如健解釋道:福滿樓就算做得如何大,你說在戶縣一年能繳納多少稅?就當一年兩萬貫的營生,也才繳納一千貫賦稅而已。而棉花就不同,可以織成布而最終裁剪成衣服。 我們大夏朝約有七千萬人,如果有一千萬人一年買一件我們戶縣用棉花做來出的衣服,你說能為戶縣創造多少賦稅?這還不僅僅只是賦稅那麼簡單,一千萬件衣服,從種植棉花,織布,裁剪衣服,這得需要多少人?可以說,能養活成千上萬人。而且,還可以釋放婦女這些勞力,幫忙家裡添補收入。

 鄭顧問,這話雖有道理,但大夏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那個衣服不是自家做的。你憑何會覺得,別人會買你的衣服呢?宋書文隨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鄭如健笑著說道:便宜和衣服漂亮。比如,一個農婦,自己織布到做好一件衣服,沒有三幾天都完成不了吧?但如果戶縣的衣服二三十文甚至更便宜就可以買到同一樣的衣服,你還會選擇自己織布做衣服嗎?

 農婦用做衣服的幾天時間,如果出去幫人做工賺到的錢也不止二三十文吧?

 更為重要的是,我還有辦法將織布的速度提高几倍甚至更高。到時候,戶縣從織布到裁剪做衣服,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相信到時候夏朝整個紡織業都要看向我們戶縣。

 當然這還不是我最高興的原因,我最高興的原因是,有了棉花,大夏朝普通老百姓就能夠穿上暖和的衣服,不用挨凍。

 還記得我剛來到李家莊的時候,李叔家取暖的被子,穿的衣服都是用乾草填充的。如果用棉花的話,不但舒服而且保暖效果也會好許多。鄭如健不由得感嘆說道!

 原來如此!鄭顧問你的憐憫之心令老夫佩服……

 兩人聊完這些閒話後,又開始討論修建完成這段水泥路後,接下來將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