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沈鹿治水

解除澇患,遇上天旱還可引滄水澆地。到那時,這裡就真正成為一塊旱澇保收的米糧倉了……”

 鬥伯比見說,高興不已。這中間,除了鬥祁精闢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更可貴的是他的沉穩、縝密與精細,於是鬥伯比便將這項工程交給鬥祁去辦。

 鬥祁領命,立即到當地徵集徭役。人們見朝廷組織大夥治理這裡的水患,十分踴躍。鬥祁帶著徭役在沈鹿山下挖開一條河,讓河水流往劉家石門。河挖通之後,為了便於當地百姓通行,鬥祁又讓工匠在河上修了兩座石橋,一座橋在河東稱東橋,一座橋在河西稱西橋。隨著河流的開通,澇能排、旱能灌,水患根治,四處逃荒的人們紛紛回到家鄉勞作,男耕女織,過上了平靜安定的生活。後來,人們又開始雲集到東橋兩邊做些小生意,米行、牛馬行、綢緞鋪、酒館、旅店等應運而生,於是便形成了小集鎮。從此,人們習慣把沈鹿這個地名稱為東橋,這都是後來的事情。

 鬥伯比治理好沈鹿水患,回到丹陽。熊通得知鬥伯比已挖開河道,治理好沈鹿水患,大喜。

 楚武王三十八年,即公元前703年春,巴國欲與鄧國通好,派遣使者韓服來到楚國,面見熊通。韓服道:“大王在上,寡君欲與鄧國通好,但由於諸多原因,與之來往甚少。而鄧為上國姻親,請大王替我邦穿針引線如何?”

 熊通道:“各國能和睦相處,永世修好,天下就太平了,這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寡人自當鼎力相助!”於是派遣中射道朔帶著巴國的使者前往鄧國,命鬥谷於菟為護衛使,率領眾侍衛護送楚、巴使者道朔、韓服等前往鄧國。

 鄧國地處南(陽)襄(陽)盆地中西部。放眼望去,只見沃野千里,楊柳成行。田隴內莊稼茁壯茂盛,呈現出一派富庶繁榮景象。他們正在欣賞眼前勝景,突然遠處煙塵滾滾,轉眼一群馬隊急馳而來,擋住他們的去路。馬上的人頭戴皮冠,手持彎刀,一個個凶神惡煞。其中一個小鬍子用刀挑了挑帽沿,衝他們喝道:“你們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