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隆興北伐

 【要知

道太上皇趙構,就曾說過想要北伐,等他死了再做。】

 【也就是說,雖然趙構當了太上皇,但是沒有完全放權。】

 【一些決策,太上皇和皇帝是會意見不合。】

 【隆興北伐的主將張浚就被彈劾了八次。】

 【趙構也是屢屢給孝宗趙眘施加壓力。】

 【孝宗趙眘最後迫於壓力,還任用了主和派的大臣為宰相。】

 【這只是隆興北伐失敗的一個點。】

 【內部官員意見不一,互相攻擊。】

 【在戰場上張浚對於大將之間的不合,處理不當,沒有主將的風範,且,大局觀不行。】

 【這才導致的北伐徹底失敗。】

 【總結來說,孝宗趙眘要是等趙構死了。】

 【把朝堂變成一種聲音,擰成一條繩子,沒有人拖後腿。】

 【富國強兵後。】

 【才是最好的北伐時機。】

 【別小看時機,時機不對,諸葛亮都要北伐失敗!】

 【人家蜀漢還是君臣一條心。】

 【更別說孝宗時期,太上皇趙構麾下的主和派話語權很大的情況下。】

 後世實時彈幕——

 “張浚雖然不是主將之才,但也是抗金名將。

 他也沒辦法啊。

 韓世忠和岳飛以及一些善戰者,都死了。

 張浚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張俊臨死前遺囑子孫說,我曾任宰相,不能恢復中原。

 雪祖宗之恥,死後不配葬在祖宗墓側。”

 “張浚軍事水平一般,誤孝宗光復大計,如虞允文在就好了。”

 “一開始是任用的虞允文,可是這位累死了,只能矮子裡找高個張浚了。”

 “想要作為也是要冒大風險的。”

 “政治上孝宗一直被高宗壓制,等到熬死高宗。

 孝宗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唉!”

 “趙構如果傳位後,趕緊死了,宋朝還有希望,可惜了孝宗。”

 “知道為什麼高宗讓孝宗為岳飛平反?

 就是類似於新天子恩情。

 趙構這個太上皇,比你們想象的權力和話語權要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