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勸說

 陳雲右明白知府大人的顧慮,這樣張揚的法子,不說災年,便是豐收年景都要被御史彈劾一句,勞民傷財。 

 可如今的形勢,不得不這般做。 

 他猶豫了半響還是堅持道:“學生知道此舉或被世人詬病、誤解,可這或許是緩解咱們府城危機的唯一法子了!” 

 “學生自南雲縣而來,所經之處,百姓皆受旱情之苦,然學生不知,在那些學生目不能及之處,還有多少郡縣的百姓正在經歷同樣的困境!” 

 “大人,您應該清楚,此時再去修建水利工程,已然無濟於事。今年糧食減產已成必然之勢,那些偏遠之地,連飲用水都可能面臨枯竭,大人是否認為這些人會背井離鄉,另尋生路?” 

 “府城是各個郡縣最富庶之地,可以預見的,這人肯定要往府城尋求生機,如果大人現在不能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只怕後果將不堪設想。” 

 知府大人是經歷過戰亂、可以這樣說被流民攻陷的城池,其影響與後果甚至不亞於一場殘酷的戰爭。 

 他像似想到什麼可怕的事情一般,身體忍不住打了一個抖。 

 陳雲右或許不瞭解被旱情殃及的城鎮,可他身為一方知府,其轄內所管十個縣的現狀,沒有人比他更為清楚。 

 不僅他轄內的十個郡縣全部受到了波及,臨近的兩個州府同樣受災嚴重! 

 他又想到如今朝中越發嚴重的黨爭,哪裡還有人關心這些百姓的死活。 

 那些上位者不但不會關心這些人的死活,甚至還會推波助瀾,讓此災禍成為他們扳倒政敵的棋子。 

 李文彥想到這兒,不由閉了閉眼,再睜開時候,眼裡只剩一片清明! 

 這事他做了,大不了被朝廷彈劾,至少他治下的百姓還有一線生機。 

 若是不這般做,任由災民湧入府城而得不到及時的賑濟和安撫,那將是一場災難。 

 朝廷為了安撫躁動的百姓,或許直接讓他做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