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 作品

第42章

 第三個,李文君同志任景華縣委副書記。李文君這個同志,工作能力可以,學歷又高,在我們市委市政府,李文君同志怕是學歷最高的,啊?呵呵。農業博士嘛。景華縣又是個農業大縣,我認為我們對李文君同志的培養應該再加一把,不要任縣委副書記,繼續搞組織工作。直接任命為常務副縣長,管大農口工作,充實到一線,給她加加擔子。 

 我就這幾個意見,對於組織部其他的人選和建議,我沒有意見。” 

 溫言奇聽的覺得奇怪,組織部提方案前,肯定是跟章書記溝通過的,或者說組織部的意見就是章書記的意見。一般的常委會,組織部提出的方案,沒有大的出入,常委也就是附和一下。現在文州市委書記、景華縣委副書記以及發改委主任這麼重要的崗位,唐市長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明顯是和章書記的意思相左了。 

 溫言奇偷偷看看章書記,章書記仍舊是面不改色,似乎沒有聽到唐市長的發言。只是目光空洞的看著會場,時不時的又翻看一下方案。 

 看沒人繼續發言,章書記又點了名,“其他常委呢?都是什麼意見?鄭書記?” 

 聽著章書記點了自己的名,鄭言興微微坐直了一些,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那我也講講我的看法,剛才唐市長講的幾個意見,我認為是有道理的,陳國興同志,我認為放在市局機關工作適合些,更能發揮出他的長處。徐懷義同志正好和陳國興同志相反,這個同志本就是縣市出來的幹部,基層工作時間比較長,在市局和農業局這幾年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放到縣市長的位置上,更適合。 

 至於李文君同志,縣委副書記崗和團委書記的崗位比較契合,放到常務副縣長的位置上歷練,也可以,對今後的成長可能更好。” 

 鄭言興發言後,廖智力示意了一下章書記,“我談談我的看法”。 

 章書記點點頭。 

 廖智力說道:“我贊同王部長的方案。第一,陳國興同志接不接任市委書記的問題。眾所周知,文州市委書記方國富同志工作能力非常強,從財政局局長崗位到文州市長這兩年,配合方國富同志工作非常好,時刻尊重市委意見,文州市再沒有出現市委市政府不團結,意見不統一的情況。至於唐市長和鄭書記剛才講的陳國興同志適合局機關工作,這個我倒覺得,陳國興同志遇事沉著,冷靜。我不認為縣市委書記就要時刻衝在前面,搶在前面,更重要的是要團結市委市政府一班子成員,讓大家都能各盡其責,從這一點講,我認為陳國興能夠勝任市委書記崗位。 

 第二,徐懷義同志任發改委主任,正如剛才幾位常委的肯定。徐懷義同志這幾年在各局工作期間,成績有目共睹,這也充分說明,當初我們將徐懷義同志從縣委副書記的位置上提拔到市裡工作的決策是正確的。那麼發改委的工作是作什麼的呢?項目、資金、政策幾乎貫穿我們市政府的大部分工作。徐懷義同志倒是很適合。反過來講,將這樣一個工作能力強的幹部,再放到縣市任職,我們市裡跑項目豈不是少了一個好乾部? 

 第三,李文君同志任職問題。從李文君同志個人成長,工作經驗積累上看,一直在機關工作,宣傳部,團委。將這樣一個同志突然放到一個農業大縣的常務副縣長的崗位上,李文君同志能不能勝任?這是個問題。” 

 接著剩下的幾個常委也發表了意見,市委副書記楊澤民、紀委書記霍躍光倒是贊同組織部的方案。 

 宣傳部長吳立民和常務副市長張相偉傾向於唐斌的意見。 

 溫言奇在廳裡開了多年的黨委會,從來沒有遇到過反對意見,今天第一次參加市委常委會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市長唐斌和副書記鄭言興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連溫言奇都知道,組織部方案是經過章書記首肯的,他們又何嘗不知? 

 從講出來的意見來看,也倒像是那麼回事。但經過秘書長廖智力的解讀,溫言奇又琢磨出了不同的味道,聽的出來,原來的文州市委書記方國富應該很強勢,可能是文州市委市政府不團結的主要原因,廖智力應該對這個人是有意見的,而且比較同情陳國興。 

 至於徐懷義,發改委是小政府,雖然和市局是平級,含金量到底不一樣。但如果能到縣市任職,對徐懷義本人來講當然是優於發改委主任的,畢竟坐上了縣市一把手,再進步的機會要大於市局部門的。 

 李文君這個人,溫言奇不瞭解,聽起來是農學博士學歷,可任職縣委副書記,和副縣長豈不是天壤之別?縣委副書記再進步可以是縣長,或者直接縣委書記。副縣長進步縣長的不是說沒有,那是相當的少啊,而且歷來就是團委書記接縣委副書記的多,放到副縣長崗,降低一個臺階,再充實,這叫個什麼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