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 作品

第106章

 白文凱的推薦剛報上去,韓雲輝的任命就下來了,倒比白文凱還落實的快。 

 韓雲輝掛著組織部下派副縣長的名號,溫言奇和馬寧波卻準備將農業也劃給韓雲輝分管。畢竟和下發通知的分管範圍差了很多,溫言奇就請示了楊兆文意見。 

 楊兆文卻不像以前,只是淡淡的說:“他的分管範圍,政府看著調整吧,縣委就不過問了”。楊兆文的話雖說的隨意,但溫言奇分明從字裡行間感覺到了陣陣寒意。韓雲輝的副縣長雖然不佔政府編制,但提前任命,縱使白文凱也提拔,政府的分管位置就沒了他的範圍,楊兆文當然不滿。 

 至於誰來接任韓雲輝的政辦主任,溫言奇考慮了許久,思來想去覺得交通局長薛宗譽合適些,楊兆文那裡也好通過,另推薦交通局副局長曾學斌接任局長。 

 果不其然,楊兆文對薛宗譽的任命沒有異議。 

 張斌和馬寧波在投資溫泉事宜上算是達成了一致,提交了投資規劃。馬寧波組織幾個單位對金輝集團的意向進行了論證,金輝集團擬投資七千多萬,對溫泉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並獲得20年運營權。 

 溫言奇對這個結果還是滿意的,畢竟荒郊野嶺的,肯真金白銀的拿來投資的,目前來看,唯有金輝集團。但事情走到這一步,溫言奇仍然想做的公正些,悠悠眾口,有些事不做到明面上,難保有人再說是非。就再三囑咐馬寧波對這個投資,按照正常流程再走一次招標程序。張斌雖說不太情願,但實際的結果卻是除了金輝集團,並沒有什麼有威脅的競爭者報名。溫言奇想起了韓雲輝說的話,“縣裡的幾個公司都盯著工程”。不禁一笑,都知道工程項目掙錢,可真正順利要到錢的又有幾個,還不是拆東牆補西牆?如今的行情,不捨得投資,只想著直接賺錢,哪裡來的那些好事? 

 這段時間,溫言奇時常會聽到章書記要調走的傳言,有說到省委任秘書長的,有說去其他地市輪崗書記的。溫言奇去過幾次章書記那裡,章書記卻沒有流露出任何要走的意思,該開會開會,該調研調研。 

 可傳言卻接連不斷,愈發真實。溫言奇覺得此事恐怕要落實了,掐指一算,章書記到長林任市委書記也已經三年有餘,算上原來省廳廳長,正廳級也已及五年多的時間,按道理,動一動也無可厚非。官作到這個份上,對自己的去留,不到真正敲定,必定是諱莫如深,縱然是面對溫言奇這樣知根知底的下屬。 

 長林上下的幹部其實對於章書記去哪裡並不關心,高升也罷,平調也罷,那是市委書記自己的前程,市委書記一走,就無關自己的前程了,長林的人更關心的是誰來接任市委書記?是從市裡產生還是外地市調來?或者哪個廳局也未可知。有些話卻不明說,總是覺得從市裡產生要好些,升了一個書記,必定會空出一個廳級幹部的位子,一個處級幹部就會頂上去,一個科級幹部就會湊上來,這裡面還不算副職的調動。這樣一算,好像誰都有機會。 

 漸漸地,市裡幹部的臉色活泛了起來,一些熱門的委辦局長面色就愈發紅潤,對於他們來講,好比牽一髮而動全身,和古時候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個道理,動則生,不動則死嘛!就像章書記和溫言奇剛到長林的時候一樣,有些人見是外地來的一把手,本地沒根基,就會繞個幾圈,或從省廳拉關係,或從省里拉關係。彙報工作的時候,不經意的提起誰誰誰和自己認識,再看看章書記臉色,章書記若能問一句,你們熟悉?心裡便盪漾不已,卻不直說關係多好,只說很早前就認識,章書記再點點頭,這個目的就算是達到了。反過來,章書記若是不問,那也算是留了個印象,說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是白說。 

 現在卻不一樣了,傳說章書記要走,一段時間卻不見行動,人就會覺得厭煩,怎麼還不走呢?表面上卻說像章書記這樣能幹的幹部早就該升遷了,實際當中卻是嫌走的慢了,影響自己路子。 

 溫言奇聽的多了,愈發感嘆,人啊,不說當面一套,背地裡一套,這個時候有這些想法,多少顯得無情無義。轉念又覺得有些事真是值得玩味,作為縣長的溫言奇,和章書記的關係,路人皆知,按理說這些話是聽不見的,給溫言奇說這些和直接給章書記說沒什麼區別。偏偏這個時候居然都能聽見了,說的人也不再避諱溫言奇,甚至還從溫言奇這裡打探誰會接任市委書記! 

 這樣一看,章書記是真要走了…… 

 中午的時候,接到了蘇梅的電話,章書記讓溫言奇去市裡。 

 溫言奇趕到市裡的時候已經下班時間,自己思忖了一下,還是徑直去了章書記家裡。章書記只說讓自己來市裡,蘇梅又不通過辦公室的程序,八成就和公事無關,既然不是公事,也就沒有必要再去辦公室。 

 見是溫言奇來,關麗仍舊喜笑顏開,埋怨溫言奇每次來都大包小包的,但還是順手接過了東西。 

 溫言奇給自己倒了水,問章書記還沒下班? 

 關麗還是抱怨:“他那個時間你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固定過?你來之前沒打電話”? 

 溫言奇不說是章書記叫,只回了句正好市裡有點事,就直接過來了。 

 正說著話,章書記進了門,見了溫言奇在家裡也不覺得意外,溫言奇順手接過了章書記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