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 作品

第158章

 似乎還是不對……, 

 眾人都懂張相偉的意思,只是這個雞不雞的聽起來怪,溫言奇見有人偷著笑,知道必定是想到了歪處,便故作爽朗的笑笑,再看眾人的時候,大家的笑聲也就大了些。 

 張相偉卻收了臉上的笑意。問了溫言奇:“上林村能達到老陳這樣水準的還有嗎?” 

 溫言奇回道:“張書記,該有三四家的,這幾家都屬於起步早些的。” 

 張相偉覺得很滿意,“一個村子像這樣水準的能達到三四家也很好了。原來我們常說,農村留不住人。其實,什麼事都有兩面性,關鍵看個人,腦子活了,想法多了,就試一試。像老陳這樣的不仍然在農村?有人說農民耕種了兩千多年,一成不變!怎麼會呢?我們一直在變,只不過變的是方式方法,變的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現在回過頭來再說農村留不住人,恰恰是留不住那些不肯動腦子,不肯試水的人。有些地方鼓勵農民出去務工,讓我看也不能都出去,出去終究是替別人打工。當然了,其中會有那麼幾個人打出個名堂來,可絕大部分還就是換個地方勞作。人家效益好了,發的多些,效益差了,裁員也是常事,被裁了怎麼辦?只好換個廠子,到最後搞不動了,再回農村的大有人在,可到那時再讓你曬日頭,肯定曬不起!”。 

 “當然了,我說這些話的意思不是否定外出務工。剩餘的勞動力,當然可以出去,哪怕見見世面也好。但我更多的還是希望,大家能在鄉村致富,能將農村特色產業搞起來,將特色旅遊業發展起來,多元化種植,規模化種植,精品化種植,將土地和廣闊的農村空間帶來的所有便利都發揮出來,到那時,我們提倡的振興鄉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就真正的落到了實處!” 

 到底是現場會,這些臨時起意的發言不會弄個稿子背。張相偉的話起調高,但說出來的意思卻不虛,聽起來比大會上硬灌受用的多。陳志忠離得近,聽完竟鼓了掌,眾人一見,趕緊也鼓了起來,最後連成了一片。 

 張相偉喝了口水,接著說:“這次之所以將現場會選在雲州,想必一路走來,你們大家也看到了,我剛才說的這些意思,雲州的同志將工作做在了前面。泉林鄉11個村子,其中8個村子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特色化、產業化發展。可能有的同志要說,這是有個海棠峪的原因。不能否認,海棠峪的帶動,在泉林的發展中佔有很重的比例,但我們反過來看,還是有很多的村子並不是直接依靠海棠峪,他們的產品,經過雲州的推介,已經銷售到市裡或者明都的市場。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這幾個村子有很多特色農產品,但幾乎沒有重複的種類。這個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 

 張相偉說著,將目光投向溫言奇,溫言奇卻不回答,叫來了方超,重複了張相偉的問題。 

 方超看了看溫言奇,回道:“張書記,整個泉林鄉,培養髮展特色農產品,都要到鄉里報備,若是同已經開展的有重複,我們就會重新規劃。同時,也會不定期的調研市場需求情況,幫助村民調整種植加工種類。” 

 “哦?那就是有意為之了?為什麼這麼做呢?”張相偉顯得很有興趣。 

 方超說:“我們溫書記給我們講過,要著重打造幾個泉林的名優特產品牌,一個種類,最好只有一個,同一個鄉鎮內部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搞自相殘殺!如果那樣,誰也賺不到錢,鄰里倒成了仇人!” 

 方超說完又看了看溫言奇,溫言奇卻不看方超。 

 張相偉笑了笑,“小方書記,你們溫言奇書記話糙理不糙。就這麼大點地方,看見有利可圖就一起上,一家銷路好就成了大家銷路難。鄉里這樣的調控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恰恰是我們的制度優勢,看似阻攔了你,實際當中是避免更大的損失。認真思考,農業、農村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多的市場可以開拓。你將他當成解決溫飽的地方,目光當然就短淺,你將他看成事業來做,自然就能放開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