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補上‘自薦信’

早在上朝前皇帝就有決定了,褚時鈺試驗那按工計酬的方法不知要用在何處,而他又一路搞什麼心憂水災的把戲,乾脆就把真水災交給他處理,倒要看看他會不會透露出幾分真實目的。

 

然而皇帝沒想到的是,往日事事爭先的褚時鈺自薦信沒來,或許是晚了幾天或許是沒收到滎州大河決堤的消息…但這也無礙,只要有站隊褚時鈺的臣子,必定會主動站出來為主子爭取良機,皇帝便會應下。

 

皇帝先是掃了圈眾臣,而後目光看似隨意的落在魯達慶身上,之前他力諫出兵剿匪應該是為褚時鈺說話的,或許是武人頭腦不夠靈光,沒想到要給主子爭取。

 

“兵部右侍郎,你來說說,哪個皇子更適合去賑災?”

 

魯達慶沒想到問題會問到他頭上,這些事向來是文臣來鬥法的,他站前一步,魁梧的身子卻有些縮著,吱唔了一會兒說:“微臣…覺得哪個皇子都很好。”

 

高位上皇帝眼睛眯了起來,揮手讓魯達慶退下,又掃視了一遍好幾百的大小官員,褚時鈺居然沒有一個黨羽?!一個都沒有?

 

皇帝知道褚時鈺不愛結黨營私,這也是褚時鈺幾乎功高蓋主,皇帝還能安心容他的原因。褚時鈺只明爭,明面上比哪個都爭得兇,但爭得光明磊落,別人來陰的他也想辦法揪出來從明面上報復。

 

但褚時鈺這些年賑災、中狀元等等豐功偉績不斷,皇子中無人能出其右,不可能沒有人主動攀附。

 

皇帝心裡有很多猜測,可目前沒有人站出來提褚時鈺,他也不能自己提,身為皇帝對哪個皇子表現出優待會導致失衡,特別是褚時鈺本身就出色的情況下就更不能。

 

“既然還沒有合適的皇子,那眾愛卿就先退朝想想,明日一定要給出人選。”皇帝直接結束早朝,他做的決定怎麼會因為這點小麻煩改變。

 

退朝後的御書房內。

 

“徐進,褚時鈺在大江官船上了嗎”皇帝問道。

 

徐公公立刻回應:“回陛下,按端王出發的本地碼頭探子的消息,端王目的地是武陽府,應是還要在船上至少兩三天。”

 

先到武陽再去滎州確實更近,皇帝聞言也確信褚時鈺是要爭的,否則一路沿江就能直接上大運河回京,不需要在武陽停留。可能是自薦的傳書飛鴿出了什麼意外,這樣的事也不罕見。

 

“馬上傳個信到武陽,備兩百匹良馬,讓褚時鈺一到岸就領騎隊,七天內趕到滎州主持賑災。”

 

皇帝有條不紊的安排著:“另外,讓都察院明天上朝時派人傳個訊,就說端王意願去賑災,已在前往途中。”

 

自薦信出問題,那就幫他補上好了。

 

武陽府官渡碼頭,一艘艘大船已經停入船庫,準備明日纖運回到原府州。

 

而褚時鈺一臉陰沉的看著手裡的密旨,讓他直接去滎州賑災?!還要七天內趕到?

 

若是全隊騎行,七天時間是綽綽有餘的,可馬車的速度不夠!強行快速行進且不說車會不會散架,裡面的人都要顛出病來,還不如騎馬呢!難道要讓柳如思幾人騎著馬跟他一起風雨兼程?!

 

“王爺料事如神啊!比起自薦,直接被委以重任,顯然更得體面!想必王爺是料到之前有過賑災經驗,陛下很可能會選中王爺,所以才不送自薦信吧?”

 

孫知照喜出望外,原來王爺洞如觀火比往日更加神機妙算了,是他沒能跟上王爺的步伐!

 

褚時鈺暗暗冷瞥孫知照,但也不否定,密旨也是聖旨,除非不想在大夏朝混了,否則就不能抗旨不遵,滎州他是必須去了,反駁孫知照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