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葵花籽 作品

第49章 黑馬

 陳欣妍點點頭! 

 小貝頓時來了興致:“姐,你要是喜歡我哪個時候帶你去看現場啊!我認識一個特別厲害的雜耍師傅,他的那個雜耍才叫做絕了,看完之後忍不住讓人流連忘返,真想天天坐在那兒看……” 

 小貝說的興致高昂,陳欣妍抽空從直播裡面抬起頭看了她一眼,“有這麼好嗎?” 

 說完又馬上盯著直播。 

 小貝聽到她的質疑,這可不能容忍,嚷嚷道:“當然啦,我還是好幾年前看過呢,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異常精彩!” 

 陳欣妍漫不經心的敷衍道:“行,行行,你等有空的時候帶我去看看唄!” 

 說這話的時候頭也不帶抬的。 

 小貝在心裡下定決心,到時候一定要把妍姐帶去看一看胡師傅的雜耍。 

 哼~哼~ 

 到時候就知道是不是我在說謊~ 

 直播彈幕裡也對雜耍挺好奇的,大家對於常見的雜耍鑑於電視劇裡面,畢竟很少有人真正的瞭解過雜耍和見過。 

 【他說的雜耍是不是電視劇上的那種……】 

 【好奇……】 

 【想看……】 

 ……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雜技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兩三千年前的殷商、周秦時代就已經開始逐漸成形。古代的勞動社會讓遠古社會的人們在自然環境中透過採集、生產和漁獵活動中培養出奔走、跳躍、投擲、游泳、搏鬥等技能,而這些技能逐漸地在工作之餘透過彼此較勁而成為了一種娛樂型式,這些就是雜技的雛形。先秦時期,原始的中國雜技在形式上與打獵、戰鬥息息相關,包括有角抵(即摔角、擒拿和拳術綜合的搏鬥技巧)、舉鼎(大力士比賽)、騎射等等。而對應於西方的丟擲技,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有“弄丸”和“跳劍”(即丟球和丟刀劍)等等的表演。 

 雜耍是多種高難度表演形式的通稱,其中包括用手拋扔道具的丟擲技、平衡技巧、空中技巧、跳躍技巧、柔身術等等。傳統行走江湖賣藝的表演,常是雜技、武術、魔術、馬戲(馴獸)等表演形式的綜合體。今天的雜技表演也常常和魔術、馬戲表演一起進行。 

 雜耍演出所操控的物件稱為道具,其中馬戲技藝使用扯鈴、惡魔棍、雪茄盒操控、吞火和接觸技等等。這類的雜耍表演也會使用如晃板、疊板凳、平衡杆、高蹺、單輪車等平衡類道具,以增加表演難度。西方的雜耍表演中比較純粹是道具操控,而東方雜耍雜技表演偶爾也會被納入雜技的範圍中,這些項目包括轉筆、立骰和非魔術的紙牌特技等等。 

 最為人所知的雜耍型式為丟擲技,以手部技巧連續性地將不同物件投、擲、拋至空中,並且接住,創造出視覺上華麗的效果。在丟擲技中,最普遍的道具為特製的波、環、樽、帽子有些表演者也會使用危險的物件如電鋸、飛刀和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