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聯盟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八章 圍點打援

 這招數可以說是屢試不爽,明朝時期的黃臺吉,就曾用過這種戰術來對付明軍。

 明崇禎四年,由後金皇太極率領的五萬軍隊進攻明朝遼西大淩河城。

 在這場戰爭中,皇太極沒有像以往那樣急於攻城,而是採取了圍困戰術。他命令八旗將士環城挖掘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城牆,將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這種戰術就是兵法中常用的“圍點打援”,即圍住大淩河城,吸引明軍前來救援,進而消滅明朝的援軍。

 大淩河城的守軍人數不足一萬,但糧食儲備只夠食用六天。因此,祖大壽作為守軍將領,只有兩個選擇:率兵殺出去,擊敗城外金兵;或者固守城池,等待援軍,直到金兵的糧食耗盡,自

然會退兵。然而,由於金兵人數眾多,且採取了圍困戰術,使得明軍無法輕易突圍。

 在圍城期間,皇太極利用錦州城外寬闊的地形進行屯田,切斷了城內明軍和城外明軍的一切聯繫。同時,他還派出大量間諜混入城中製造混亂。在明軍內部出現叛徒時,祖大壽及時發現並平定了叛亂。然而,由於清軍的兩面進攻,祖大壽不得不放棄外城進入內城。此時,明軍已經完全喪失了城外的一切聯繫,祖大壽深知這是自取滅亡,於是親自率軍殺出一條血路,將情報送入了北京城,請求崇禎帝出兵救援。

 最終,在明軍的增援部隊到達後,皇太極利用天氣條件發動突襲,成功擊敗了明軍的增援部隊。大淩河之戰以皇太極的勝利告終,這場戰爭也充分展示了“圍點打援”戰術的威力和效果。

 戰爭,總是驚人的相似。金兀朮圍住了燕雲十六州的檀州,靜待大宋的援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