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聯盟 作品

第三百六十八章 實踐驗證

 

這是基於秦國與趙國長平之戰的社會背景的數據。秦漢時期的小農經濟異常發達,封建經濟在走上坡路,使得當時的經濟能夠供養整個戰爭規模的長久運行。

 

但根據秦漢時期的數據和軍事制度的一般規律,可以推測在大多數情況下,百姓與士兵的供養比例大致在10:1到20:1之間。

 

趙桓的意思是,十個百姓可以養活一個士兵,剩下的十個百姓生產力,可以做更多的事。並不是說,要從十個人中,挑選一個當兵。

 

實際上到了國富民安的時候,朝廷有火器的加持。五十個百姓中,選一個當兵甚至更少就夠了。那個時候,就會釋放更多的生產力。

 

皇帝趙桓的意思是這個,有了這些新型農作物,百姓們就不必如此困苦。朝廷也不必節衣縮食,勞民傷財的去供養這些軍隊。

 

生產力跟上了,社會才能繁榮穩定。

 

朱玉平其實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並不是多少人供養一個士兵的問題、而是,生產力提升,對這個社會帶來多大效益的問題。

 

“官家放心,這些農作物從天南到海北,皆可種植收穫。”一旁的萬修齊,跟著解釋道。

 

朱玉平也跟著說道:“官家,這些農作物普及與否,就看官家您的了。”

 

這話足夠明白了,新型農作物能否大規模普及。看的,就是皇帝你的決心。

 

好在這一點,趙桓並沒有讓他們失望:“朕,自當不遺餘力。玉平,這可是關乎於萬兆黎民百姓的生計,切不可為千古罪人。朕把江山社稷,把大宋的未來可都交給了你。”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些新型農作物到底怎麼樣,其實誰也說不清楚。

 

除了朱玉平,誰都不知道這些農作物的抗寒抗旱以及收穫能力。

 

或許會有人奇怪,城北種植了這許多年。難道說,就一無是處麼。城北糧食大豐收,是別地方百姓收入的數倍之多。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沒錯,在城北這些糧食作物確實大豐收了。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否認,真要這些糧食種子在全國各地耕種,都如城北這邊一樣的豐收,那麼這天下當真是富足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