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57章 心無旁騖,沉浸其中

 為何沒有明法?

 或許是知曉關寧疑惑,甄濟開解釋道:“明法會由律學張博士單獨考核。”

 關寧瞭然,既來之則安之,有什麼他接著就是,然後他看起了考題,先大體瀏覽一遍。

 昨天楊兄給他惡補,畫了那麼多重點,總是能出些熟悉的吧?

 看著看著,關寧皺起了眉頭。

 墨義二十條,一個都沒有。

 帖經,幾乎佈滿整張考卷,可依舊沒有熟悉的。

 經義十道,還是沒有!

 圈了那麼多重點,一個沒中?

 關寧神情愕然。

 似乎好運止於此。

 隨即他安下心,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作答。

 首先從墨義開始,這就相當於簡單題,只要熟讀經文和各類註釋文字就能作答。

 不過這考的範圍很大,大中小三經全部涵蓋,這個題量也不算小。

 這是故意為難吧?

 關寧拋去雜念,看起了第一題。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

 這是出自《禮記.儒行》。

 關寧很早就知道這句,也能輕易簡單出來。

 他拿起筆直接寫下來。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侍奉諸侯;性情慎靜而崇尚寬大,性格強毅而能從善如流,學問淵博而能服膺勝於己者……”

 這個題還不算難。

 答完一題,關寧漸入佳境,找到前世那種在考場的感覺,反而有種親切感,這就使得他心無旁騖,沉浸其中。

 此刻也似乎忘記了考核,只當是一種滿足曾經的美好經歷。

 他已經穿越了,也清楚的知道再不可能回去,因而這種感覺對他而言,比考核更重要……

 接下來所遇並非皆是常言名句,比如其中一題。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這句就相當的偏,並且還不是完整的一句,是從中選取的半句斷開。

 這種題,十之八九答不上。

 不過卻難不倒關寧。

 在解答時,他還引用了其他義禮,並加入了自己的論述。

 墨義只是簡單題的形式,可關

寧已經達到了答經義的水平。

 前世的關寧學識廣博,嚴謹治學,這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

 這二十道墨義,在答題過程中,讓他對自己所擁有的學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真正變成了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