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639章 朕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繳了稅就站到了那些抵制之人的對立面。

 你要不就退卻,要不只能背靠陛下這座大山。

 就用這種分化拉攏的手段,關寧聚集了不少人為他所用。

 之後,暫沒什麼動作。

 因為他在瞭解情況。

 哪些人是領頭的,哪些人是背後的組織者……

 現在他知道,機會來了。

 這場集會,就是最好的機會……

 “南方仕子歷來都在朝政中佔有很大比重,之前罷官不成,他們必然會提及罷考,此事不太好處理。”

 張重很隱晦的表達。

 現在他是淮州州牧,而在以前很多同僚的眼裡,就是叛徒!

 因為他沒有抵制新政,為了高位而背叛陣營。

 在他被任為州牧的消息傳出後,他的府上大門就被人潑了血。

 家人也因此受到侵擾。

 這就是其中厲害,鬥爭之慘烈。

 可他已經別無選擇。

 他只能把這些人打倒,他的位置才能更穩固。

 因而他很是上心,生怕陛下不知其中厲害,而有意提及。

 相比於罷官,罷考的影響更大。

 在大康歷史上,曾有一次滄江大發洪水,造成災情嚴重,當地官員徵調民夫挖渠疏通治理,然災情緊急,投入民夫根本不夠。

 這名官員便強行徵調了讀書人。

 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不服徭役。

 但這位官員顧不了這麼多,還是強徵了。

 最終河道得到治理,災情得到延緩,可這時這些讀書人們卻要求朝廷處置這位官員。

 他救災有功,何錯之有。

 當時的皇帝對其也是力保。

 就是那一次引發了整個一州的考生棄考。

 他們認為,讀書人就不該服徭役,而你強徵我,就是犯了大錯。

 一州學子棄考,影響太大,有逐漸蔓延其他州的趨勢。

 當朝皇帝不得不妥協,將這位治水能臣斬殺,此事才得到平息……

 張重講著這個故事,聲音低沉道:“當時學子棄考的這個州,就是淮州!”

 南方仕子在朝政中佔有很大比重,他說這話並不虛假。

 北方因有蠻族之患,一直都不如南方安穩,所以仕子不如南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