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815章 從根源上改變

 科舉對於從事儒業的人來說是一條“利祿之途”,如果科舉制度被破壞,也就是切斷了儒家和權力之間的內在聯繫。

 那麼儒業之無人問津也就自然而然了。那麼,朝廷以儒家思想構建的統治體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整個社會喪失了制度體系運轉的基石。

 這便是治天下再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矣。

 其意為,治理天下的關鍵在於民心,想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得到民心,讀書人是優秀的百姓,得到讀書人的支持,就相當於得到民心。

 而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取消讀書人的特權,只要推行,必然不會支持,那便得不到民心。

 這是永遠不可能調和的矛盾。

 “您可能不太清楚。”

 **星開口道:“有很多寧願不做官也要反制的,您離開南方後,不少官員都這樣做了,空缺職位很多,臣可真的是想盡辦法找人來當官。”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最終朕找來的,都是出身貧寒清苦之家的讀書人來做官,因為他們寒窗苦讀,沒有別的選擇,否則就白白付出,可這樣的人又有多少?”

 **星顯然是有準備來的。

 他接著道:“事實上,寒門貴子的依舊是少數。”

 “古話常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套用在此同樣恰當。”

 這說的又是大實話。

 門閥世家一直便掌握著大量優質資源,他們有充足的能力培養後輩。

 可窮苦的人又有什麼?

 在認知上及自身所擁有的能力上就相差了很多。

 古代是這樣,現代又何嘗不是。

 關寧深有感觸。

 思緒閃過。

 他便問道:“那你覺得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星開口道:“除非朝廷能有新的方式來選拔人才,但除了科舉制之外,臣再想不出別的……”

 聽到此。

 關寧心有感嘆。

 “朕去南方,最大的收穫並非是推行了行政,而是發現了你這麼一個人才。”

 “陛下繆贊,臣惶恐。”

 **星忙得跪了下來,他萬萬沒想到關寧對他竟然有這麼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