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

 還有一個問題是,河道太淺,容水量太少,每遇大水,上游青環湖的水位便會大漲,進而導致大量的水從此河道宣洩,形成洪水。

 可這條河道又窄又淺根本無法承受,洪水便會從河道溢出,將兩邊田地淹沒!

 下游地勢低,是一大片平原,也是大面積的耕地,若被水淹沒,損失太大!

 實際上,每年都會有淹沒的田地,別說是大水,就是普通雨季都無法承受。

 主要還是這條河道的問題。

 關寧準備進行治理,在這條河道保留的情況下,再從上游青環湖引水重新開挖一條河道。

 新開挖的河道是直道,能夠減省路徑,同時也能穿過沿途城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原來的河道偏向東面,只能灌溉到東部的田地。

 新開挖的河道能把西部的田地灌溉,改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局面。

 兩條河道共用,當遇有大水時便能夠分流,大大緩解壓力,減少河水暴漲淹沒兩邊田地的風險。

 同時,還準備在下游修建水壩蓄水,這是關寧來實地看過多次,經過綜合考量,又跟多位水利官員商議後決定。

 北面地勢地窪,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這裡可是瀾州的農業區,糧食生產好壞,決定意義重大。

 若這裡豐收,就能保證上京所需,還能在北方起戰事時,快速運至前線,不至於從南方急調。

 隆景帝當年跟他打仗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困境。

 對農業社會來說,水庫真正可以實現旱澇保收,歲無飢謹之憂,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養方圓數十里土地,澤及一鄉。

 若規模擴大,灌田萬頃也不是不可能……

 關寧就是要把這裡打造成真正的糧倉,對軍事民用意義極大!

 這個水庫才是本次工施的難點,也是具有爭議所在。

 開挖河道很簡單,直接順著挖就是了。

 而在古代,實際上並沒有水庫的概念。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崇尚敬畏天地自然,沒有現代人這種人定勝天的抱負!

 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對水的力量充滿敬畏,並一直有的傳統觀念就是對水一定要以疏導為主,萬萬不可予以築壩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