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983章 朕也能撈錢

 “臣已經在彙總了,等完畢之後跟您稟報……只是沒想到個人剋扣如此嚴重。”

 “彙總結果怎麼樣?”

 “鹽引超發太嚴重了,已經遠遠超過了鹽產!”

 薛慶的話很好理解。

 鹽引是運銷憑證,有價格有斤稱。

 頒發原則是依據產能。

 最開始出來鹽引制度能做到這一點。

 鹽是朝廷嚴加管控的物品,但能生產而不能銷售,如果直接賣鹽的話,這裡面的成本太大,非但不會給國家增加收入,反而成了負擔。

 於是便有了鹽引的出現。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都知道鹽引是一個生財的寶貝,哪還能嚴格遵守。

 於是便形成了大量超發的局面。

 薛慶開口道:“實際上,鹽引已經不能稱之為鹽引,而是成了鹽鈔,很多大宗交易,用銀兩多有不便,也不安全,因而便用鹽引交易。”

 關寧點頭。

 這情況他已經知曉,也從側面反映了鹽引的價值。

 它綁定的是鹽這個官府專營之物,因而具備了金錢的職能,這本是一種商業發展的進步。

 鹽引超發,正常應是有更多的鹽被售賣,導致鹽價下跌,實際上鹽價還漲了。

 這說明這些鹽引並沒有被用到運銷鹽上,而是流通到市場作為交易之用。

 據近日查案,關寧發現潘玉堂就是這樣做的。

 他從徐方年這裡搞到鹽引,還主動讓利三成。

 也就是說,價值一百兩的鹽引,他花費了一百三十兩。

 可他轉手又以兩百兩的價格倒賣。

 這並不誇張,鹽引超發,也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然後又有人以兩百三十兩的價格轉讓。

 就這樣來回倒騰,一張只價值一百兩的鹽引被不斷抬價,遠超過了它本身的價值。

 虛高的太嚴重就容易出問題了。

 關寧知道薛慶為什麼要事先彙總而沒有上稟的原因了。

 “超發的規模太大,就難以處理了,若是直接廢除,那會讓很多鹽商崩潰。”

 薛慶開口道:“不管怎麼說,只要是發出去的鹽引,必然是花錢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