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1094章 要的就是真實

 楊俊才有些尷尬。

 這搞得好像是他故意安排的,他乾咳了一聲迅速進入正題。

 陛下就在屏

風之後聽著,必須要問出點東西。

 他並未直接問詢,而是跟他們聊著家常,放鬆的同時,不經意間就能把實情說出來。

 問什麼也是關寧事先交代的。

 “老鄉,你家中有幾畝地。”

 楊俊才問了一個其中穿著最破爛的老漢。

 “我家有十五畝地。”

 “十五畝?”

 “這不錯啊,能養活一家子了,還能有些積蓄。”

 在屏風後的關寧也暗自點頭,之前他在內閣議事時專門提及過,要讓百姓有最低生活保障。

 為此還特意算了一筆賬。

 大寧百姓到底需要多少收入才能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

 農業為主,就以現在的生產力來算,一畝地平均年產量將近二石半多原糧,大約三百多斤稻穀,稅收為三十稅一。

 算上前朝大康這是歷史上稅收最少的時候,這也是關寧的仁政之一。

 交完稅再按產出六成算,剩餘近兩百斤大米。

 由於古代糧食產量不高,一個成年人一天吃兩頓飯,加上其他輔食野菜之類,一人一天吃半斤大米,也就是近兩百斤。

 不過這是在交稅少,地是自己的地,不用交租,沒有戰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的情況下,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

 也就是說,想要溫飽至少需要兩到三畝地才能養活一個人。

 要養活一家人,至少需要十餘畝地才行。

 把賬算明白了,再來解決問題,就會發現是相當的難。

 若遇有戰爭,為籌集軍費,各種苛捐雜稅,老百姓苦不堪言,多少畝地都無法養活自己。

 隆景末年就是這種情況。

 新朝建立取消了各種苛捐雜稅,但還有很多人手中無地,這就是要解決的問題。

 平衡,也就是公平。

 楊俊才好奇問道:“您都有十五畝地,為何穿著還如此破爛?”

 “因為我只是掛了個名,地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