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313章 帝國

 準確的說,是保護大明帝國在陸地上的獨家貿易權。

 儘管當時大明帝國的港口己經有歐洲的船隻,大明的船隊也曾跨越萬里海洋到達非歐大陸。

 但是,在港口並不能輻射所有地區的年代。絲綢之路的收益,依舊是海洋貿易難以企及的。

 尤其是帖木兒帝國那樣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國,光是同帖木兒國的貿易就足夠支持起大明帝國北方的產業革命了。

 而且,在經濟利益的背後,還有軍事利益。

 這一點在明朝文學家解縉所著的永昌軼事中,一個記載永昌皇帝言行的小片段中,得到了證明。

 “如果帖木兒國所有的商品都來自大明,那他們就等於己經被大明所征服了!”

 那麼帖木兒帝國為何要尋求同大明的合作呢?

 同樣的,也是利益!

 永昌皇帝時期的帖木兒帝國統治者,更加的親近東方。但由於其統治的帝國境內,民族眾多信仰,光靠一位的鐵血手腕難以維繫。

 所以,當是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沙哈魯,把目光投向了東方,想要學習東方先進的統治理念。他迫切的希望學習到,為何同樣是民族眾多信仰眾多語言眾多的國家,中國從來都是大一統呢?

 而且,在經過了帖木兒帝國和大明帝國一開始的不和睦之後,在永昌皇帝的時期,帖木兒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還有使團,瞭解到了大明王朝的富庶和興盛。

 而明朝的永昌皇帝,又從來都是個利益至上的人,所以雙方東西兩個大國在合作上,一拍即合。

 但這裡還有個疑問,為何在大明帝國官方的史料中,記載這次帖木兒的使團行動為朝貢呢?為何要說帖木兒帝國是他們的屬國呢?

 筆者認為有兩點。

 第一,大明帝國在吞併他國領土時百試不爽的西個字,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帖木兒帝國西域之地就是中國屬國,所以將來一旦被中國吞併,有法理性。

 第二,筆者認為也是永昌大帝個人的無奈之舉。

 因為不說成朝貢,無法說服中國守舊的官僚集團。

 要知道帖木兒帝國在興盛之後主動斷絕跟大明的朝貢關係,一首被許多大明帝國的官員們,視為奇恥大辱。

 因為這等於帖木兒挑釁了中國,一首以來天下共主的觀念。

 何謂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