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尼 作品

第2章 為百姓伸冤

 錦衣衛的斂財能力何其驚人? 

 這麼說吧, 

 李承恩在京師至南直隸常州府任職不過一年有餘, 

 僅憑手下錦衣衛的進貢, 

 不計珍奇異寶,單是白銀就積累了三萬多兩。 

 這還是在孝敬京師的“乾爹”魏忠賢之後剩餘的。 

 即便身處東林黨的核心地帶,錦衣衛也有所顧忌,不敢恣意妄為。若李培恩決心全力以赴搜刮財富,金銀財寶翻倍增長也並非遙不可及。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僅憑假冒錦衣衛的身份,便有人能從地方官員手中騙取數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然而,鑑於京師正對宦党進行嚴肅清理,李培恩也不敢放任錦衣衛胡作非為。江浙一帶的朝臣眾多,一旦有人上書崇禎皇帝,對李培恩的行為提出專案處理,他就再無翻身之機。因此,這次李培恩不僅要斂財,還要做得合情合法。即使東林黨仍會彈劾他,至少要讓崇禎皇帝相信他在公正執法,而非為害百姓。 

 理清思路後,李培恩腦海裡閃過一件事,他轉向方澤問道: 

 “鄭家的案子有結果了嗎?” 

 “鄭家?”方澤一時沒反應過來,片刻後才明白李培恩所指。李培恩提到的鄭家,是常州府赫赫有名的望族,以詩書傳家,兩百多年來,出了四位進士,數十位舉人,秀才更是不計其數。依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法規,考取功名的進士和舉人都可減免田賦。因此,鄭家依靠這些文人的功名,族內的土地日益擴張,以至於如今流傳著“常州城外三成鄭”的說法。 

 儘管不解李培恩為何在此緊要關頭關心鄭家的訴訟,方澤還是如實回答: 

 “已經結案了,許縣令昨日以誣告之罪,判處對方流放。” 

 “聽說鄭家今天還宴請了許縣令和東林書院的眾人,在醉仙樓吟詩暢飲呢。” 

 李培恩聞言皺眉追問:“誣告?一個寡婦,竟敢指控鄭家?” 

 “應該是鄭季通疏通關係了吧?” 

 “這……”方澤遲疑著,無法開口。 

 並非他無法回答,身為監視天下的錦衣衛,消息靈通,天下之事無一不知。方澤對事情的來龍去脈瞭如指掌,只是因為他自己也曾接受鄭家的“疏通”,此刻不知該如何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