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的認知

 然後轉身返回後院。 

 沉思著對方今日登門的意義。 

 文震孟離開李培恩的府邸,登上馬車的瞬間。 

 車廂內,一位青年滿面困惑,焦急地開口: 

 “父親,這樣的宦官,有何德何能讓您親自登門造訪?” 

 “此事若傳出去,恐怕會玷汙您的清譽啊!” 

 文震孟淡然一笑,“清譽受損?我已近暮年,還畏懼什麼清譽的損毀?” 

 文震孟的話語讓兒子文定聰更為心亂如麻。 

 要知道,以往文震孟對抗宦官的名聲可是響噹噹的。 

 當初他高中狀元時。 

 大太監王體乾以皇帝親批的頭名,派人持禮帖向他賀喜。 

 照舊例,文震孟應以晚輩身份回函。 

 然而,文震孟素來反感宦官干預朝政,於是對使者說: 

 “我這個新晉書生,不清楚該如何回覆,暫且以原禮帖回應。” 

 竟原封不動地退回了禮帖。 

 這一舉動,無疑觸怒了大太監王體乾。 

 然而,未曾料到,在被貶五年後重獲啟用。 

 文震孟對宦官的態度似乎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就連李培恩這樣的小宦官,他也願意親自登門。 

 見兒子一臉焦慮,文震孟輕嘆一聲,問: 

 “你可曾想過,魏忠賢當年是如何權傾朝野的?” 

 文定聰一時未能理解父親的意圖。 

 文震孟接著發問:“你認為這些宦官的權勢,真的是他們自身的權勢嗎?” 

 問完這兩個問題,文震孟便不再多言。 

 因為接下來要說的,將是大逆不道之言。 

 經歷了午門那八十杖的皮肉之苦,以及隨後五年的辭官生涯。 

 文震孟早已不再是那個滿腹經綸卻只會埋頭讀書的老秀才。 

 九次科舉未中,讓他對世間之事有了全新的見解。 

 他深知,無論朝中權貴是誰, 

 他們的權力,皆源自於皇帝。 

 東林黨人雖多讀幾年書,本質與閹黨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