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逃兵許壽

 李培恩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在這個時代, 

 衛生問題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只有軍隊在行軍作戰時, 

 為了避免非戰鬥減員, 

 才會規定士兵集中處理排洩物。 

 所以,當李培恩看到難民區的大糞坑時,推測組織難民的許壽可能有軍事背景。 

 事實上,在這個年代, 

 非軍人出身者,鮮有具備如此嚴密的組織才能。 

 能將眾多如散沙般的難民整合,並治理得有條不紊。 

 聽到李培恩的問題,許壽臉上掠過一絲抽動,短暫的沉默後答道:“參加過。” 

 “是在寧錦地帶?”李培恩接著問。 

 寧錦,指的是寧遠與錦州兩地。 

 這兩座城池加上與山海關相連的防線,構成了明朝目前的最前沿,被譽為寧錦防線。 

 自萬曆四十六年起,努爾哈赤領軍的滿清對明朝發動戰爭。 

 直至天啟六年的去年,整整八年,明朝在東北連續失去了八座重要軍事要塞。 

 現今的寧錦防線,可說是明朝在山海關的最後一道屏障。 

 一旦失守這兩城,明朝將喪失山海關外的所有領土,陷入只能固守山海關的絕對戰略被動。 

 因此,滿清深知寧錦防線對明朝的關鍵性,歷年幾乎無一年未曾試圖染指寧遠、錦州。 

 幸運的是,不論是去年正月,還是今年上半年,滿清的兩次攻勢都被袁崇煥領軍的明軍挫敗,史稱寧遠大捷與寧錦大捷。 

 在寧遠大捷中,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甚至重傷了努爾哈赤,最終因傷口感染併發症去世。 

 雖非直接斬殺敵酋,但也堪稱明朝歷史上的輝煌戰績。 

 若許壽真的上過戰場,那他很可能參與的就是這兩場近在咫尺的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