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以民為本

 離開府衙,劉驥首先看到的是兩列威武的士兵,左右守護著府衙的門戶。 

 這些士兵裝備精良,明光鎧甲在火把的照耀下閃爍冷冽的光芒,令街道兩端搶糧的災民不敢靠近。 

 然而諷刺的是, 

 這些足以威懾災民的精兵,雖領取朝廷的軍餉, 

 實際上卻是龔午家中的私兵。 

 龔午作為常州府兵的首領,麾下有三大營,近萬人的兵力。 

 雖不全駐紮於府城周邊, 

 但最精銳的一營就駐紮在府城西南的營地。 

 不過,即使是最精銳的營隊, 

 實際人數也不足編制的一半,編制混亂,戰鬥力微乎其微。 

 從某種角度而言, 

 龔午與其他非東北戰線的軍頭一樣, 

 手握萬餘兵力,真正能戰的部隊, 

 就是他精心培養的三百名家丁。 

 正因為這些家丁屬於龔午的私產, 

 除非萬不得已,他絕不會冒險派遣他們出戰。 

 劉驥清楚這些士兵的背景, 

 因此並未命令龔午今晚必須平息暴動, 

 只是將治安工作交給他和廖推官。 

 至於他們如何處置,劉驥不予干涉,也不問詳情。 

 只要他置身事外,責任就不在他。 

 即便朝廷問責,他也有人可做替罪羊。 

 想到這,劉驥不禁苦笑。 

 這不是笑自己的機智,而是笑自己找到了替罪羊。 

 作為一名年輕的精英,一個胸懷壯志的中年人! 

 他無法想象在這個官僚互相推諉的環境中。 

 如何實現他的治國理想。 

 懷著這份沉甸甸的思緒,劉驥跨上了僕人為他牽來的駿馬。 

 得知難民突然湧入城內,這個夜晚。 

 劉驥等不及家中的馬車準備,便直接騎馬帶著僕人趕往府衙。 

 幸運的是,作為北方人,劉驥的騎術遠超許多南方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