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尼 作品

第34章 皇帝的軟肋

 因為在李培恩看來,如果大明能夠真正認識並瞭解這個世界, 

 那條海洋霸權的道路,他們是斷然不會涉足的。 

 究其根本,皆因今日代表華夏的大明帝國。 

 在華夏文明長久以來引領全球之後。 

 滋生出一種難以磨滅的傲慢。 

 這種傲慢,幾乎融入了每一個華夏子民的骨血之中。 

 自漢唐,甚至追溯至戰國年代。 

 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稱謂,便可略見一斑。 

 戎、狄、蠻、夷,這些華夏用於區分周邊未開化部落的詞彙。 

 即便不明其確切含義,也能清晰感知其中的輕蔑。 

 更直白地說,就是在清朝閉關鎖國,遭遇屈辱之前。 

 華夏文明內心深處,對地球上其他人類生物持有不屑。 

 甚至將最原始的族群,視為與禽獸無異。 

 全然不顧他們同樣屬於智慧的人類,只是文明進程尚未達到華夏的高度。 

 然而,華夏人並不在意這些。在歷代華夏人眼中, 

 缺乏文明教化的,算不得真正的人類。 

 畢竟孟子曾言: 

 "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只在毫釐之間;平民失去它,君子保有它。舜通曉萬物,明察人倫,遵循仁義而行,並非為了仁義而行。" 

 故此,在華夏人的觀念中,人與禽獸的界限微乎其微。 

 懂禮明德,方為人。 

 失禮不明,便如禽獸。 

 李培恩如今的願望,便是抓住華夏文明尚存的微弱優勢。 

 竭力把握,將其發揚光大,以免後代提及此事,只能懊惱捶胸。 

 李培恩的策略,是利用日漸繁榮的海上貿易。 

 逐步為大明建立統一的海關和強大的海軍艦隊。 

 以確保在這所謂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大明能扞衛其應有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