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田祭衝突

 船長的臉上掠過一絲微妙的困擾,畢竟他們過往運輸的貨物,確實有不少並非合法所得。 

 掩飾住這份尷尬,他指向北方,開口道: 

 “大人,其實從這裡向北僅需行進十五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劉家港,那曾是國姓爺揚帆遠航的起點,如今依舊是個繁華無比的港口!” 

 “雖不及泉州港的盛況,但能在此購得的物資也堪稱豐富!” 

 李培恩心中明白,所謂的國姓爺,指的是七下西洋的鄭和,那位鄭三寶。 

 得知鄭和起航的港口竟然近在咫尺,李培恩不禁感到萬分驚訝。 

 若非當前事態緊迫,他定會立即前往一探究竟。 

 李培恩凝視北方,長久地沉默不語,直到船隻停靠在松江縣外的碼頭,他才回過神來。 

 船長指揮船員泊船完畢,李培恩站在甲板上,等待陳暉安排好手下。 

 隨後,他率先踏上跳板,離開了船。 

 松江縣的城池並不大,與常州府無法相提並論。 

 常州府內有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那是這個年代最繁忙的航道,東南地區的貨物都需經此才能抵京。 

 因此,無論在商業運輸還是人口規模上,常州府都遠超松江縣這座小城。 

 眾人下船,沿著松江縣城最寬廣的街道前行,一邊留意著周圍百姓的生活情景,一邊走向縣衙。 

 還未等李培恩吩咐陳暉通報,他們就看到縣衙大門外聚集了一群百姓,正對著衙門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李培恩帶著陳暉等人擠入人群中,才發現縣衙正在審理案件,吸引了縣城的居民圍觀。 

 李培恩仔細打量縣衙,只見除了維持秩序的衙役,一位瘦弱黝黑、看似普通老農的老人端坐在公堂之上,想必就是松江縣的縣令,李培恩記得他叫李巖,文書上說他剛過四十,沒想到已顯老態。 

 而此刻,接受審訊的是一位穿著華貴的商人和一名身穿破舊長袍的中年書生。最引起李培恩興趣的是,書生雖然衣著寒酸,但在公堂上卻能挺直腰板,以“老師”“學生”的尊稱與縣令交談;而那個珠光寶氣的商人,即便看似有權有勢,此刻卻只能恭敬地跪在地上,自稱“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