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靈童歸堂

 “誠然,尋常散修即便掌握獨特藥方,亦難將其發揚光大。因其秘而不宣,只為謀取私利。加之交通不便,更使此事雪上加霜。而今我們雖才試驗數日,所耗費的珍稀藥材與靈器已是價值連城。至今,也不過剛剛窺見一絲門徑而已。接下來的研發之路,還不知要耗費多少寶物呢。” 

 幸虧有李培恩鼎力支持,否則尋常散修又怎能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開支。 

 待李培恩離去後,魏真人望著他的背影對李大夫感慨道:“李培恩不僅是位賢明的官員,亦是一位智者。每逢行事,他總是強調皇上的旨意,絕不獨佔功勞。” 

 不論何時何事,只要是有利於天下蒼生的好事,李培恩都會強調這是出自皇帝的命令。 

 “的確如此!如今我等雖年邁體衰,倘若能將李公子所述的百浪多息提煉出來,那便是對黎民百姓的一大貢獻!” 

 煉製仙丹並非一時之功,而是關乎世代眾生福祉的大事。 

 “不只是當下,往後無數人的性命,都可能因這仙丹得以延續。” 

 一想到此,儘管他們已年逾古稀,內心仍然充滿激動之情。 

 李大夫摩挲著鬍鬚,深以為然地說:“然而歲月催人老,雖然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但在創新思維上終究比不上年輕人。現如今,數百種用於篩選有用藥物的方法中,大部分乃是由於永師兄弟們所提出的……” 

 魏真醫師也感慨道:“你這位小弟子的靈根天賦,實在是讓老夫我心生羨煞之情。” 

 起初,他本打算提及, 

 即便李真醫已離宮,但於泉的天資,若踏入仙宮般的太醫院,必然能在其中開創出一片宏偉的修煉領域。 

 然而,這番話語尚未出口,於泉便率先與魏真醫攀談起來,談及李真醫的經歷。 

 李真醫在宮廷的日子,並非盡如人意。 

 但在離開皇宮,定居常洲之後,他的日子定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尤其在於泉看來, 

 “身為醫者,何為真正的福祉?晚輩以為,能以醫術普濟眾生,自身衣食無憂,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境地了。隨侍在大人身邊,更是讓我得以拓寬視野,對我而言,已是尋得了最佳的修行之地。” 

 魏真醫此刻又細細品味了一遍於泉的話語。 

 此言確鑿有理。 

 太醫院之內,神醫如雲。 

 然而,真正有所成就,留下深遠影響的又有幾何? 

 大多隻是替皇親國戚看病療疾,稍有不慎,則身首異處。 

 而在外界,那些懸壺濟世的良醫,則會受到人們的讚頌,名垂千古。 

 “來!我們這些老朽也要加把勁!今天務必驗證出這兩種丹藥提煉之法!” 

 醫館內,眾醫師正全力以赴地研究。 

 李培恩同樣在思考應對之策。 

 關於那陶瓷制熱法寶之事,崇禎皇帝已然派出工匠前去製作。 

 製作地點並不在常洲。 

 他已經繪製出了草圖,並將其送往目的地。 

 瓷器匠人們也按照圖紙,不知進行了多少次嘗試。 

 “應當去看看進展如何。” 

 不過,他對瓷器燒製之道並不精通,即便是過去,恐怕也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說到燒製瓷器,屬下倒認識一位高人。”李陽開口說道。 

 李培恩疑惑地回應:“嗯?” 

 “大人或許不知,城裡的青梅酒肆老闆娘,其家族歷代皆以燒瓷為業,手藝更是堪稱一絕。” 

 對於此事,李培恩確實聞所未聞。 

 “未曾聽說過此人。” 

 李陽有些尷尬地道:“屬下也是偶然間聽老闆娘提起過。” 

 一旁的王長榮忍不住調侃起來: 

 “哎呀大人,您竟然不知此事,李師弟與那位老闆娘,早已暗生情愫一段時間啦!” 

 李培恩聞此頗為驚訝,放下手中的茶盞問道:“這是何時之事?為何我毫不知情?” 

 他們回到常洲雖有一段時間,卻也不算太久。 

 這麼快就有了這樣的變化麼? 

 李陽素來淳樸,一聽此言臉立刻紅了起來。 

 而王長榮則在一旁嘿笑不止。 

 “大人您還不知道吧?我聽說那老闆娘和李師兄從小一起長大,這便是……這就叫做‘舊情復熾’!” 

 這時,王長峰自外走入,接口道:“正是‘舊情復熾’四個字!” 

 王長榮連連附和:“沒錯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李培恩走至李陽身旁,上下打量起他來…… 

 在碧波盪漾的靈溪宗境內,李陽被師兄李培恩輕輕拍了拍肩頭:“你可真是有道行啊,連那些修為尚淺的師兄弟們都還孤身一人,你卻已經解決了自身的紅塵牽絆。” 

 李陽,一名淳樸而又剛毅的修士,修行途中敢愛敢恨,敢做敢當。既然話已至此,李陽便毫不猶豫地躬身施禮:“掌門!弟子與呂梅確是兩情相悅,然而梅妹曾為凡間之婦,自感身份有礙,不敢高攀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