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 作品

第 54 章 我是個男人,又不...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尤四姐提醒您《琉璃階上》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

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

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

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

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_?_?№()?()”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

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

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

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

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13本作者尤四姐提醒您最全的《琉璃階上》盡在[],域名[(.)]13?13*?*?13

()?()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的,瞧著瘦了好些啊。”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

所以就藏著掖著吧,誰也不要提起。

辰時三刻一到,早已擬定好的入葬大典,分毫不差地開始舉行。地宮外按班跪滿了人,哭聲震天裡,帝后在月牙城前設起了几筵,獻帛獻酒,送先帝最後一程。司儀的官員向天地誦讀祝文,一百零八員槓夫也都換成了錦衣衛,到了這步,就可以把先帝的靈柩請入地宮了。

一直沒什麼眼淚的太后,這回跪在祭臺前,哭得嗓子都嘶啞了。想是憶起這些年的恩愛,又悲傷於先帝升遐後,大鄴江山經歷的種種,大覺愧對先帝,愧對列祖列宗。

一旁侍奉的尚儀嬤嬤多番勸慰,也沒能讓太后止住哭。她撫著祭臺以頭搶地,放聲哀嚎著:“你去了,再也見不著了……將來卑不動尊,我怎麼找見你……怎麼找見你啊!()?()”

隨同跪拜的眾多后妃命婦們見她哭得悽惶,也不由跟著落淚。其實哭一場,能夠滌盪內心的髒汙,如約跪在冷硬的青磚上,想起冤死的父母兄弟,如果先帝還在,太子還在,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吧。

可惜沒有如果,世間的因緣際會早就註定了。該著你吃的苦,一樣也少不了,該著你享的福,卻未必一定夠數。

透過一層淚的殼,她支起身子,望向地宮的入口。先帝要奉安了,好大的陣仗啊,皇帝扶棺站在一旁,打頭抬棺的是餘崖岸。欽天監喃喃誦讀著安魂經,梓宮在漫天的梵音中緩緩前行,跟隨著前方僧道的引領,消失在高大的兩道石門之後。

如果他們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那該多好!

她有些孩子氣地想,這樣少了多少麻煩,就不用費心和他們周旋了。自己如今能夠動用的,無非是這張臉,這份喬裝的感情,細說起來不免感到屈辱和悲哀,但凡有一絲可能,她都不願意再面對那兩個人。

但老天怎麼能讓她輕易遂願,她還得經受無數的捶打,還得振作起來,繼續直面風刀霜劍。

不過還好,她似乎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昨晚餘崖岸把她拽回小帳裡,質問她為什麼看見皇帝,卻沒有提醒他。她學會了詭辯,學會了倒打一耙——

“我已經極力阻止你了,是你不能意會?看來你和我,終究做不到一條心。()?()”

曾經那麼兇悍的餘指揮,居然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沉溺、太遲鈍?被皇帝拿住現行兒,也是他不尊重她的報應?

反正就是有驚無險地糊弄過去了,她到這時才深深明白,一味做個不露鋒芒的老實人,已經不合時宜了。她須得再精進一些,才能遊刃有餘地周旋在他們之間。像昨晚,伏在餘崖岸肩頭望向皇帝那一眼,雖然回憶起來頭皮發麻,但她知道有用。

有用就夠了。

接下來她還得繼續在餘崖岸面前描摹自己的驚恐,在皇帝面前充當無助但自愛的小婦人,只要兩下里轉換得當,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大禮完畢了,隨侍的人上來攙她,她緩緩站起身,跟隨一眾嬪妃命婦退到墓道旁。六月的太陽當頭曬著,即便搭著涼棚,也還是熱浪滾滾。大夥兒都被烘得兩頰發燙,汗水一層層洇溼了孝帽,看上去形容兒有些狼狽。

湘王妃就站在她身旁,大概熱得發暈了,身形搖搖欲墜。

她自己知道不妙,悄悄拽她的衣袖,“如約,我眼前金花亂竄,怕是要倒。()?()”

這個時候,倒下來可壞了儀制。如約忙從袖袋裡掏出一個小瓶兒來,裡頭裝著醒神的藥,悄悄讓她吸上幾口,一面抬手死死架住了她。

好在藥有用,通了神竅,糊塗的腦子終於清醒了。湘王妃緩過來,長出了口氣,當下不便多言,只能感激地朝她眨眨眼睛。

實則是先帝的一場大出殯,讓底下的孝子賢孫們吃足了苦頭。也怪這皇陵修成不是時候,要是擱在秋高氣爽的時日竣工,送葬就當遊山玩水了,也不用鐵板上的魚似的,正面烤完了烤反面。

眾人眯著眼睛,望著墓道入口繼續死等。儀仗下了地宮,還有好一頓法事要操持,隱隱聽見叮噹的引罄敲擊聲迴盪,約摸過了得有兩盞茶工夫,錦衣衛才從入口退出來。一眾王侯將相又隨皇帝跪拜在明樓前,隨著一聲沉悶的石門閉合聲響起,所有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

先帝的時代徹底翻篇了,天狩皇帝對大鄴的治馭,自此名正言順開始了。

接下來便是喪儀的善後,撤除了几筵、帷幔等喪葬的用度,拿到隆恩門外焚燒。送殯人員除了服,一應穿素服返京。

回去的路不像來時,沒有了沉重的梓宮,一天趕上一百多里不在話下。從遵化到北京,也就兩天光景,第三天傍晚時分已然到了城外。留京的官員在東直門外設了幄次,供皇帝歇腳,然後文武百官及內外命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禮成了,送先帝神位入太廟,這場拖延了五年的喪禮,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至於後來的安神禮、奉慰禮,就不需要命婦們參與了,由朝中百官再行祭奠。餘府派出去的馬車,時隔十幾日才重新返回白帽衚衕,剛一進衚衕口,就見大門前的燈籠底下站著人,車一停穩,忙上來接應。

餘老夫人看著車上下▂@?@?▂()?()”

如約笑著向她行禮,“在外肯定不如在家自在。我們走了這些天,婆母好麼?睡得好不好?進得香不香?”

餘老夫人牽著她的手進門,樂呵呵道:“我高床軟枕、山珍海味地受用著,哪有不好一說!倒是你們,這一路曬大日頭,又見天吃灰,實在受了好些苦。”不過話又說回來,揚著笑臉道,“這會兒總算回來了,仔細將養兩天,就把肉養回來了。你瞧瞧,誥命不是好當的,我年輕時候經歷過幾位老太妃的喪儀,一天哭八百回臨,跪得膝蓋頭子都禿嚕了皮。可見這朝廷俸祿咱們也不白拿,那幾滴眼淚,值老些錢了。”

餘老夫人一面和她說笑,一面把人領進花廳裡,桌上已經置辦好了吃食,各種精細小菜預備了好幾樣。老夫人接過銀匙遞到她手裡,“治喪的隊伍,八成吃得不怎麼樣,還是家裡頭的飯食滋潤些。你挑一挑,愛吃什麼就吃上幾口,吃完了美美睡一覺,明兒就有力氣了。”

如約感念餘老夫人的好,心防再重,這刻也放下了,顯出幾分孩子般的純真來,“路上吃得還不賴,就是覺得菜色都蒙著一層灰似的。光祿寺廚房的老油肉,那麼厚的肥膘,實在是下不去筷子。”嘴上說著,把一盅珍珠二寶粥攬到面前,赧然道,“我在路上,光想著家裡這碗粥呢,別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了這碗粥就足了。”

餘老夫人很高興,總算自己預備的東西里,有她念念不忘的。

如所有愛孩子的老人一樣,把那些看著不合她脾胃的東西往邊上撥了撥,說留給元直。又選出幾樣精緻小菜推到她面前,和聲道,“愛吃就多吃。這兒還有玫瑰豆腐、八寶甜酪,都是現做的,又幹淨又清爽。”

如約舀著粥往嘴裡填,一面點頭不迭,“謝謝婆母。”

餘老夫人看著兒媳爽快地吃東西,還有什麼所求呢。她不過就是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健健朗朗地,能睡好覺,能吃飽飯。

早前政權動盪的時候,多少個日夜提心吊膽,那樣的日子,苦得沒邊。再想起早亡的兒媳和孫子,到這會兒心裡還盡是酸楚,只是在新媳婦面前不好說,不過加倍地疼她罷了。

老夫人就著燈,看她一匙一匙進得香,隨口問了句:“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先帝神位進了太廟,應當就沒什麼事可忙了吧?”

如約心裡倒有些愧疚,放下銀匙道:“去遵化的路上,大人和我說起過,說朝廷要撤藩,皇上預備派他上陝西查處慶王呢。”

老夫人聞言,臉上果然浮起幾分惆悵,“才回來又要走?這一路又是兩千裡,連個歇息的時候都沒有。”

如約見她失望,挪了凳子靠過去些,乖順地說:“婆母別擔心,他向來承辦慣了差事,手底下還帶著人,路上自會有照應的。您也別怕寂寞,兒媳在家侍奉您呢,我雖憨蠢,但可以和您作伴,給您解悶兒。日子過起年前能回來,和咱們一塊兒過年。”

餘老夫人聽她這麼寬解,才重又露出笑模樣,“也是,家裡如今不止我一個人了,兩個人說說笑笑,轉眼他就回話,快吃,多吃些。”

如約把整盞粥都喝了,又和她閒聊了些路上的見聞,這才回到臥房梳洗,換上了柔軟的衣裳。

不知道餘崖岸什麼時候回來,她也實在乏累,累得睜不開眼睛了,只管趴在引枕上打盹兒。

將要亥正前後,聽見門上傳來響動,忙睜開眼看,他已經換了寢衣進來,照舊站在腳踏前問:“我能上床睡嗎?”

如約撐著身子瞧他,“大人又在打主意了?”

餘崖岸說是,“我明兒下半晌要走,就剩這一晚上能行事。你嫁了我二十得過去嗎?”

如約盤腿坐著反駁,“可你說過不逼我,真心對我好的。”

他也沒狡賴,但他另有說頭兒,“圓了房,也不妨礙我對你好,且能好得更加師出有名,這樣不成嗎?”

如約說不成,“我還沒想好,你得讓我心甘情願。我不答應,你要是敢強迫我,我保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你可得想明白。”

然後他的臉就陰沉了,上頭罩著一層千年化不開的寒冰,撐著腰問:“你打算把我晾到什麼時候?我母親還等著抱孫子呢,你這樣,別叫老太太誤會我不能人道,回頭又張羅著給我找大夫吃藥。”

如約噎住了,心想著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不過這已經不是她該操心的了,便漠然道:“那種藥不傷身的,你喝上幾碗也不要緊。”

餘崖岸由衷地感慨:“你這人,心是真狠啊,好端端地讓我吃藥?我如今是看在你和我拜了天地的份上,要不然留你何用,乾脆殺了算了。”

色厲內荏的狠話放了一通,結果她巋然不動,最後不得不給自己找臺階下,狠狠指了指她道:“魏如約,我再給你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後等我回來,我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如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要臉的狗男人,滿腦子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自己卻感覺良好,得意地轉過身,得意地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但他明天就要離京,先前答應好的事,還算數嗎?

她趿了鞋,走到他榻前,小心翼翼喚了他一聲。

他真開眼,不屑地問:“幹什麼,改主意了?”

如約慢吞吞地提起:“你說過,我送殯的路上要是老實,就放聞嬤嬤和我團聚的。現在殯送完了,能讓我見聞嬤嬤了嗎?”

彷彿聽了個有意思的笑話,他咧嘴朝她笑起來,“你可真是嚴人寬己啊,不讓我上床,自己卻惦記著我答應過的話,天底下怎麼會有你這麼雞賊的女人?”

她支吾起來,“我哪兒雞賊了?一碼歸一碼,你讓我不能輕舉妄動,我做到了,你該兌現承諾放了聞嬤嬤,這有什麼錯?”

他不說話了,半闔著眼,從那一線中不鹹不淡地瞥著她。半晌才問:“你真想見她?”

如約使勁點了點頭。

“你能保證管得住她,不讓她對外亂說話嗎?”

她說能,“聞嬤嬤無兒無女,丈夫也早死了。況且從小帶大我,最是心疼我,為了保我萬全,她一定不會亂說話的。”

他這才鬆口,“我可以讓她見你,但你該怎麼報答我?”

如約怔怔站在他面前,不自覺拿手抓住了交領,“只要你不逼我,其餘都好商量。”

他說好,“我不逼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我不在京裡這段時間,你儘量不要進宮,更不能單獨見皇上。不要以為你那點小聰明能糊弄住他,只要他想辦你,你就算渾身長釘子,也不夠他敲打的。這程子我會讓屠暮行看著你,但凡他稟報你有半絲不軌,你就別想活了。我餘某人樹敵太多,滿朝文武都將我視作洪水猛獸,趁我不在京裡的時候把我夫人殺了,沒人會起疑。等我回來還能大做文章,借這件事除掉幾個政敵,這麼算來我也不虧。”

如約已經對他的謀劃無話可說了,咬牙切齒看了他半晌。面上雖極盡憤怒,但心裡深深明白,接下來他就算手眼通天,也未必控制得住一切。

不過暫且敷衍他,先把聞嬤嬤接到身邊再說。於是氣餒地點頭,“只要你讓我見聞嬤嬤,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然後他不言語了,目光逐漸變得熾熱,抬手在自己臉頰上點了點,“我也不要旁的,請夫人在這兒落個款,不過分吧?”

如約定眼看著他,知道他所謂的落款是什麼。心裡終歸糾結,怕親上一口,連嘴都不能要了。但再細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點退讓又算得了什麼!

於是走到他的睡榻前,彎腰預備實行。誰知他眼疾手快勾住了她的脖子,還沒等她回神,飛快在她唇上狠親了一下。

如約憋得面紅耳赤,“你怎麼說話不算話?”

他加大手臂的力量,順勢一壓,把她壓得趴伏在自己胸膛上。然後一手緩緩下移,在她瘦弱的脊背上安撫式地輕拍著,喃喃道:“我是個男人,又不是太監。美人當前,難免心癢難耐,沒有一氣兒法辦你,已經算給足你臉面了。可你也得體諒我,別恃寵生嬌,老是欺負我。偶爾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又不會掉塊肉,這麼忌諱幹什麼!”

如約便不掙了,就算滿足他這個願望吧,先穩住他,讓他順利去了陝西再說。

他見她難得溫順,實在受寵若驚,勾起頭問:“你怎麼這麼老實?忽然想明白了?”

她語氣淡淡地,淡得像一縷煙,“雖然你很討厭,但婆母待我很好。自我爹孃過世後,就再也沒人這麼盡心對我了……不瞧著你,我也得瞧著婆母,不能辜負她對我的好。”

餘崖岸一時萬分感慨,那位對他不怎麼客氣的老母親,竟在婚姻上給他帶來了好大的助益。他聽得出來,她話裡有真誠,對他母親確實是心存感激的。女孩子善良,她又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死士,只要有人真心善待她,用不了多久,她一定會想明白的。

所以第二天,他照著和她的約定,把聞嬤嬤帶回了家。

如約早就在門廊上候著,見餘崖岸身後跟著一個穿麻布衣的婦人,頭髮拿巾帕兜著,露出鬢角星星點點的白,看走路的模樣,就是老熟人。

也許是多年東躲西藏,又被關押的緣故,人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樣了。進了垂花門,畏懼地四下觀察,終於發現對面廊廡上站著的人,一瞬眼睛裡迸出奇異的光來,腳下緊走兩步,倉惶地囁嚅:“姑……姑娘……”

可是後頭的話,被餘崖岸一個眼神堵在了喉嚨裡。

餘崖岸示意她噤聲,親自把人送進上房,待支開了內外侍立的婢女僕婦,才對聞嬤嬤道:“我先前告誡過你什麼,你應當沒忘記。要是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你生不如死,給我好好記著。”

聞嬤嬤忙呵腰,“大人放心,奴婢一時一刻也不敢忘。”

餘崖岸這才調開視線,看了如約一眼,“牽掛的越多,越該好好珍惜自己。這會兒你要見的人見著了,我不在京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等我回來,給你帶那裡的果子。”

如約強忍著起伏的心緒頷首,等他轉身走出院子,她才和聞嬤嬤抱頭痛哭起來。

聞嬤嬤嗚咽不止,哆嗦著雙手捋捋她的頭髮,又撫撫她的臉,顫聲道:“五年了……長得這麼大了……奴婢沒想到,還有再見姑娘的一天。姑娘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怎麼……怎麼嫁到這府裡來了?”

如約掖了眼淚,拉聞嬤嬤坐下,把前因後果都和她說了一遍,最後低頭嘆息,“走到這一步,我自己也沒想到,萬般皆是命吧!我只要時時記著大仇,不忘替爹孃兄弟討公道,就沒有白在世上活一遭。”

聞嬤嬤聽她說要報仇,悲慼地望著她道:“姑娘不過是個弱女子,拿什麼替全家討公道?當年金魚衚衕一把大火,燒得什麼都沒剩下,咱們出逃又走散了,奴婢那時候日夜擔心,唯恐姑娘出差池,我對不起老爺夫人在天之靈。如今見姑娘好好的,我心裡也就安定了,奴婢什麼都不求,只求姑娘平安,以前的事兒……就不要再去想了。”

聞嬤嬤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早磨滅了鋼火。但她不一樣,死的全是她的至親,怎麼是一句輕飄飄的“算了”,就能夠釋懷的。

她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怕死,全家都不在了,我獨個兒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誰知聞嬤嬤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急切地說不是,“姑娘不是獨個兒,許家還有血脈留存在這世上。”

如約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瞬所有家人的臉在她眼前劃過。她以為自己聽錯了,不敢相信還有人倖存。要是有,為什麼不來找她,要讓她一個人在這荒唐的人世間,苦苦掙扎五年?

作者有話要說

尤四姐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