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同塵 作品

第24章 樹蔭(一)

 才贏了一場戰爭不久,軍中暫時不需要我時刻盯著,也沒有大事要靠我拿主意,我便索性坐了下來,慢慢讀起這《決明錄》。

 這位史官的行文極為簡約,不似我曾經讀過的那些多用駢儷的文體歌功頌德。簡約的好處就是,再複雜的事情,我也能夠極為迅速地知道個大概。因為書中主要是都是講的睿文帝的事蹟,我只是粗粗掃過,不出一個時辰,我已經看完上、中兩冊。

 打開下冊的時候,終於有些不同的東西了――下冊的扉頁之後,夾著一些從其他書籍上撕來的紙頁,全都是關於瞿姜的。

 我自然是一一打開來,再逐字逐句細細地讀過。

 原來,我與瞿姜初見之時,她正在永翼國做質子。

 當扈國的規矩有時候總是稀奇古怪,比如這古往今來派出去的質子都是太子。要不然,就是未來必然能夠成為太子的嫡長子。

 好吧,也不能說稀奇古怪。畢竟,在他國忍辱負重,於國於民,這都是不世之功。若是不派太子或者準太子出去,未來必然會有皇位之爭。

 到了睿文帝這裡,以當扈國和永翼國的實力而論,瞿姜本來是不必去做質子的。但是一來,她已經“誤食”了一回不知什麼東西不能再繼續習武,若是繼續留下來,可能會有性命之憂;二來,先皇后待她實在不好,睿文帝大概心中也有數,不希望她繼續受委屈,但是皇后這麼多年操持後宮,也算有功,不好當面撕破臉皮,藉此機會調和一二也是好的;三來,她到底需要一件更加了不得的功績,才能夠真正地穩坐儲君之位。

 永翼國雖然兵力不怎麼樣,但是那時候物產尚屬豐饒,尤其是穀物,收成年年都是極好的。當扈國的收成不差,但是有備無患,加之旱澇災害頻繁,賑災多少也是需要的。於是,睿文帝便將她以質子的身份送去了永翼國,換了許多糧食來。

 於國於民有功一條,便成功計入了瞿姜的名下。

 我本以為,以瞿姜的身份,再加上當扈國的實力,她在永翼國不說呼風喚雨,至少也該是衣食無憂。誰曉得在永翼國,她竟然過得還不如在皇后那裡好。

 她在不能動用武功之後,身體便也沒有之前那樣強健,加之喝了許多調理的藥,和久病成醫也沒差了。藥理不見得多精通,但是認出些草藥還是不在話下。我們初次相見,她說來尋“半夏”,在記載中看來,確實是因為囊中羞澀,不得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