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木木 作品

第140章 變化

 開春, 邊關傳來喜訊,燕軍大勝戎姜,戎姜投降, 火藥頓時名聲遠揚威震四方, 大燕上下舉國歡慶。

 戎姜那邊二王子上位, 派使者前來和談, 願尊燕國為首,大燕並沒有西進的打算,同意了和談。

 雙方前後拉扯月餘,最終定下條約, 戎姜沒割地只賠款,什麼黃金、戰馬、物資、礦產等等, 還送了一名質子進京。

 另雙方開放通商權限,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此戰大捷,周邊其他小國頓時安分了不少, 畢竟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戎姜,嚐嚐火藥的滋味。

 彷彿一夜之間外患全消, 大燕自建國至今,難得迎來如此和平盛景。

 沒有了戰事,賦稅也降了,百姓最是安心,終於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

 春日花香陣陣,夏日綠草如茵,轉眼到了秋季,每一寸土地都在譜寫生命最後的絢爛樂章。

 大家都說今年是個吉祥年, 四海昇平,無災無害, 可謂祥和。

 在別地悠哉悠哉如往年一般按部就班時,隴州勢頭猛烈,快速發展,境內上下大變模樣。

 下屬各縣棉花、土豆大規模推廣種植,藥園基地、果園基地陸續建立,如今正是收穫季,農戶們忙上忙下,但每滴汗水都透著喜悅。

 先前由衙門牽頭,整合隴州及周邊多家鑄造工坊,官督商辦,眾人合資組建的股份制“同山鐵廠”也選址建成,正式投入生產!

 同山鐵廠一建立,直接成為民間最大的鑄造廠,經營範圍廣,市場直面全國。

 同時顧青辰的“有間報社”開了不少分社。

 春三月,更是在陸家書坊的幫助下,成功將分社開到了京都天子腳下。

 正是因為有報社存在,才能更便利的收攬外地消息,並將隴州的訊息送往各地,吸引人來交往通商。

 比如農作物才將成熟,不等農戶憂慮後續該如何處置,就有聞訊而來的商人上門談價交易;水泥廠的訂單從不間斷;同山鐵廠作為最大的肥肉,更是一經投產,就吸引了各地來的合作商。

 興辦紡織廠、擴建水泥廠、投產同山鐵廠,每一項都特別缺人,目前各廠的工人已經不再侷限本地人,開始對外招工。

 不像尋常的個體商戶小作坊,由於大廠的待遇優厚,食宿條件都經調查―招工時公開顯示在報紙上,還有規定的休息日,不少外地人都願意前來。

 拆遷規劃的房區二期、三期陸續建成、開搬,隴州城內特別熱鬧,大街上日日人聲鼎沸。

 有人的地方自然不缺商戶,無數小商小販湧現,各式各樣的酒樓、鋪子都陸續開了起來。

 袁記麵館並沒有搬遷,只是擴大了店面,當日的小哥已經成了掌櫃,老夫婦回了村裡養老。

 “老闆,一碗牛肉麵。”

 葉如塵從外面回來已是下午,錯過了午飯,便順道來吃碗麵。

 半下午店裡沒什麼客人,只有一桌三人剛乾活下工的漢子在吃麵。

 袁江親自給葉如塵煮了面端來,順道坐在一旁聊天。

 街上人頭湧動,叫賣不斷,袁江誇讚道:“往年過節才有的人氣,現在日日得見,葉大人,您讓咱整個城都活了起來。”

 葉如塵依舊一幅溫潤模樣,是百姓眼中和氣的大人,“瞧你說的,一城之榮在於民,是這滿城的百姓讓城活了起來。”

 “大人真謙虛,您怎麼說都是對的。”袁江笑呵著。

 “最近有件異事你們聽說了麼?”

 隔壁桌的議論聲頗大,葉如塵聽見這句也好奇的豎起耳朵。

 “什麼異事?”

 “你是不是想說大盤山的事兒?”同桌的人道。

 “你也知道?!”

 最開頭問話那人驚喜地一拍桌子,“就是這事兒,我昨日聽同鄉說的,沒想到你居然也知道。”

 “ ,想來最近也沒什麼新奇事,要說異的,我就聽過這個,一提還真猜對了。”

 袁江好奇地插話道:“你們說的究竟什麼事兒,倒是快說呀!”

 講話那人側過身,視線掃過眾人,神秘一笑,頗有點說書先生的味道。

 “話說,兩個月前,也有可能更早,有人發現在城外百里處,大盤山深處,傍晚時分天色將黑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