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雨 作品

第14章 撿漏

 第二天吃了個早中飯,我又接著逛地攤,我想先把這裡的情況先摸一摸,我還不想就去找鄧爺爺,因為我的爺爺一直警告我,江湖上十分兇險,做事一定要小心謹慎,不管是誰都要防著三分,更何況現在爺爺音訊全無。

 昨天我只逛了三分之二的地攤,今天我又去了地攤,今天想把它逛完,然後再逛店鋪。

 大概逛到了十一點的時候,棚區地攤差不多就逛完了。這個時候,我來到了棚區外圍的圍牆下,這裡雖然沒有攤位,但還是有一些人在這麼擺攤,據說是一些外地揹包客,進不了棚區攤位,也許是不想交攤位費,東西也不多,就那麼三五件。這是潘家園管理區允許的,據說就是為了吸引外地的商販進駐的,可別小看這些新來的小打小鬧的販子,也許幾年後就是潘家園的一位大老闆呢!有那個文物販子不是從賣幾件小玩意開始的呢!

 你可別小看這些地方,後來我跟的李把頭告訴我,這個地方出現過很多好東西,都是一些剛入行的揹包客拿來賣的,或者是一些自己家裡留存下來,因為家裡缺錢,又不懂行拿到這裡賣的。他就曾經從這裡淘到過清宮裡康熙大帝的酒杯,乾隆皇帝的手書,以及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的幾塊玉器。還有北京、河北、遼寧、山東周邊的一些小盜墓賊,挖出來的東西找不到渠道,通過一些小文物販子也拿到這裡來賣。北京這個地方可是明清時代的古都,除了那些皇親國戚,還有很多官員、富翁,墓裡的陪葬品也有不少精品,值不少錢。甚至有的墓裡還有御賜的東西,老值錢了,碰上了就是大運,所以這個地方懂行的人來溜達的還真不少。反而是那些遊客很少來,因為這裡的物件看起來與攤位上的沒法比。

 圍牆下稀稀落落蹲著幾十個人,地上放著一些物件,有瓷碗、瓷瓶,有古幣古錢,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瓷碗瓷器比較粗糙,有的連泥巴都還沒有洗掉,估計是那個地方剛挖出來的。我看到有一箇中年大叔的攤位上竟然擺著一堆古幣,估計有數千枚,仔細一看全是五銖錢,沙皮子,泛著繡,品相很差,估計五毛錢一個也沒人要。可據我的觀察,這些東西是真貨,全部賣掉估計也就值個幾百塊,能賺個路費就不錯了。

 這個時候,我注意到靠近東邊牆角下蹲著一個年輕人,大約二十歲不到,體型瘦弱,面容憔悴,頭髮蓬亂,正在那裡剝著大腳趾頭,不時還用摳腳趾頭的手去抓頭,看起來令人作嘔。他的身前也擺放著幾件物件。我一看頓時眼神一凝。只見他身前地下襬放著三個物件,一件是一個青銅小碟子(青銅豆),一件是一塊玉蟬,看起來有點破損,一件是一個黑不溜秋的方形銅塊。還沒有上手,我就看出這幾件東西不是凡品。,我清楚地感受到了這幾件物件沉甸甸的時代氣息,感受到了那深埋地下的泥土芬芳,這兩天一路逛下來,還真沒有什麼物件能我這種感覺。我走到這個年輕人面前,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起來。

 這個形態猥瑣的年輕人看了一下我,馬上操著一口河南口音的普通話道:“老闆,我這些都是真貨額!”河南話我廳聽爺爺說過,這個年輕人的話我基本能夠聽得懂。

 我拿起那個青銅豆,發現這個青銅豆還沒有清鏽,底部一層銅鏽,還泛著紅斑。我凝視著這一大塊銅鏽,慢慢地打開了入地眼,我竟然在這個鏽跡中看到了幾個模糊的銘文,具體是什麼字我還看不清楚。我大吃一驚,但外表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又看向那個玉蟬,這個玉蟬做工不錯,但一隻蟬翼有損傷,真是可惜了,可我仔細一看,另一隻蟬翼上似乎也刻有什麼圖案。我又悄悄地開了入地眼,只看到這蟬翼上有刻紋,但實在是太細緻了,看起來就像蟬翼的紋理,憑肉眼一般人很難看出來,我的道行還不夠高,看不到具體的刻紋。可這個工藝卻很精湛,什麼人下葬時能用這個封口,那必須是皇親國戚了。

 我問道:“老闆,這個玉蟬怎麼賣?”我先問這個玉蟬,目的是讓這個人不產生警惕,我其實是想要那個青銅豆。

 年輕人看有人問價,馬上答道:“這個可是我收來的荒貨,老值錢了,我給你這個點!”說完他伸出了1個指頭。

 我一看,這個人也懂行啊!在古董地下市場,這荒貨指的是從鄉下收來的老物件,伸出一個指頭就很難說了,有點地方指一百元,有的指一千元,還有的指一萬元,一般人不管是買還是賣,如果不懂行就掌握不了價格主動權,很容易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