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的小雛菊 作品

第395章 “喜喪”

  人到一定歲數最難受的就是看著自己身邊的親人一個又一個地老去,經歷多了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人在生死方面的無奈,會聯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走上這樣的道路,因而開始對悲傷變得麻木。

  有人跟我說我爸這屬於“喜喪”,讓我頗感疑惑,喜就是喜,喪就是喪,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事是怎麼放在一起說的通的?

  那人解釋說,七十多歲的年紀,無病無災,胸口悶,躺一會兒就不知不覺地去了,這不是喜是什麼?要知道,有很多人老了,或臥床不起,或病痛很多年,或得了惡病身體腐爛……都要經歷一番折磨才得到最終的解脫,那樣才叫受罪呢!你爸這還是有福呢,平時做了多少好事才修得了這樣的善終!我們都應該替他高興才是……

  說這話的是個老者,八十多歲的年紀,坐在一個帶靠背的木頭椅子上,手裡拿著柺棍朝前靠著。他眼神明亮,語氣平緩,一點悲傷都不帶,彷彿很嚮往的樣子。

  我才明白,人到一定年齡並不會想著怎麼“生”,而是想著怎麼“死”,想著能得到一個善終就好,人在生死麵前是多麼卑微呀!

  我的心裡酸酸的,看著忙碌的人群,又看著躺在那裡那裡臉已經被蓋住的父親,想起他說的自己老了無法再護著我的情景,想起他帶著我跟他的牌友打牌的情景……想起小時候吃不起肉的時候,他把被人倒在地上的排骨撿起來重新煮的情景……淚還是忍不住地流了下來。

  讓我好好哭一場吧,我沒有父親了……

  我還是做不到那位老者那樣的淡定,說什麼“喜喪”,明明就是“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