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46 章





李長生道:“我會派人回去安排妥當的。”




霍善不知道李長生的諸多考量,聽李長生答應下來便不再琢磨這事兒了。




接下來幾日他乖乖跟著太子劉據上課,除了依然時不時把課堂內容帶偏以外倒是沒做什麼出格事。




就是感覺司馬遷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了。




霍善覺得肯定和自己沒關係!




這天霍善正要去上課,就撞見有人把從南方運回來的甘蔗往裡搬。




原來這東西不必遠到南越都能找著,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劉徹想要什麼東西,地方上自然是緊趕慢趕給劉徹送過來。




聽說這還只是一小部分,後頭還運了一整船呢!




霍善便去討了兩根甘蔗,叫金日磾幫他剁成一段段去找他幾個表叔分著吃。




幾個小孩開始圍坐嚼甘蔗。




太子劉據只知道柘漿,不知道這東西還能直接嚼吧嚼吧吃裡頭的甜汁。




這吃法其實很不雅,但是……大家一起吃的話就沒那麼多講究。




霍善過足了啃甘蔗的癮,和幾個表叔說起自己跟著張仲景幾人到處採藥的見聞。




李時珍和孫思邈的時代還好,偶爾也會遇上吃不起飯的人家,但整體環境大體還是比東漢末年要好得多。




東漢末年人餓起來,別說甘蔗了,樹皮草根都給挖光了。有的人不知道一些野生植物是有毒的,當做救命的野菜吃了進去,結果人沒了。




霍善親眼見過餓死的人和中毒死的人,一時也不知道哪種死法更加殘酷。若非他這人向來是萬事不過心的,光是看見的這些事便該叫他再也不肯跟張仲景他們出去了。




這會兒啃了甜甜的甘蔗,他便想到了自己在東漢末年的見聞。




聽孫思邈說,他們是可以改變未來的,那是不是可以不再有餓殍遍地的東漢末年呢?




霍善問太子劉據有沒有辦法讓所




有人都不餓肚子。()




太子劉據哪曾想過這麼宏大的議題,他的老師們都教他要用禮樂治國,講各種各樣的禮義,講往聖先賢的各種思想,可是還沒有人和他討論過怎麼讓所有人都不餓肚子。




?本作者春溪笛曉提醒您《醫漢》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太子劉據老老實實地說道:“我也不知道。”




霍善很有些失望。




等司馬遷來了,幾個小孩便找司馬遷討論這件事。




啃草根啃樹皮吃有毒的野菜什麼的,他們完全想象不出那樣的生活該怎麼過。




想想就很難受。




聽說一旦沒糧了大人們會交換彼此的孩子吃掉!




沒飯吃真是太慘了!




像他們還這麼小,肯定會被吃掉的!




司馬遷:?




誰給小孩子講這些東西?




司馬遷道:“那都是春秋時期的事了,我們大漢不會出現這種泯滅人性的事。”




霍善給他一個“真的嗎?我不信”的小表情。




司馬遷:“………”




心好累。




這段時間的經歷讓他充分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幹教書育人這一行。




司馬遷說道:“你們不信我,難道還不信陛下?地方上有災情,朝廷肯定會撥糧賑災,捱餓的情況可能會有,但遠不至於要易子而食。”




說是這麼說,其實司馬遷心裡也被幾個小孩說得多了幾分陰翳。




朝廷能撥糧賑災,那得是在朝廷有糧的前提下。如果朝廷自顧不暇呢?




像劉徹這樣動不動就搞大工程、大征戰,國庫遲早會被耗空。到那時候朝廷自己也沒糧了,哪裡還能顧得上地方上捱餓的黔首?




地方上的人活不下去了,就會出現動亂。




秦為什麼二世而亡?不就是因為秦始皇動不動就徵召十幾萬人搞大工程,經年累月地征戰與勞役幾乎將整個國庫掏空,也讓天下黔首苦不堪言。這時候只要有人領頭,他們便要揭竿而起。




如果在位的是有能耐的皇帝還好,換成胡亥那種既沒治國手腕也沒用人本領的昏昧皇帝,整個王朝很快便會分崩離析。




聽聞劉徹有徵伐南越與西南諸夷的想法,這昆明池便是為了打昆明而挖的,這與秦始皇當初南征百越多麼相像?




只是這種唱衰的話,誰敢在劉徹面前說起?




難得幾個小孩感興趣,司馬遷索性給他們講起古時一些救災賑災的措施。




不管是朝廷還是地方官都不會希望治下出現問題,尤其是地方官,人口和糧食產量可是關乎他們的年終考核來著。所以各地對這些事都非常上心,只要朝廷上下能正常運轉,地方上出了問題都是可以補救的。




倘若君王昏昧無道,只要臣下懂得變通也能成事。




比如《晏子春秋》裡頭就記錄了齊國鬧饑荒,齊景公認為糧食該留著修自己想要的“路寢之臺”,不肯撥糧賑災,晏子便讓人多花些糧食招聘災民來修齊景公想要的行宮觀景臺,慢慢修,不著急,修足三年五載,只要在這期間災民賺夠了重建家園的糧食,一切自然會好起來。




要是既沒有願意為民著想的君王,也沒有願意為民著想的臣子,那受苦的可就是天下黔首了!




司馬遷這些話是講給太子劉據聽的。




劉據現在是太子,日後便是君王,司馬遷還是想在他心裡埋下點仁愛的種子。




比起正經的儒學大家,司馬遷還相當年輕,說起話來沒那麼多大道理,太子劉據反倒能聽進去幾分。




霍善也聽進去了。




這個晏子可真聰明!




霍善追問:“讓人服勞役會給錢糧嗎?”




司馬遷道:“一般是不給的,晏子這是特殊情況。”




霍善想了想司馬遷說的特殊情況,繼續追問:“如果縣裡有人吃不起飯就可以給對嗎?”




司馬遷道:“可以。這樣其實挺好的,如果直接發米糧,可能會叫他們生出惰性來,倒不如讓他們幹些活再發糧。”




他簡略地給霍善分析《晏子春秋》中“臺成而民振”的道理。




人有糧了,不僅幹起活來認真積極,自己也振作起來了,可謂是皆大歡喜。




霍善明白了,他不能給他食邑那一千戶減免賦稅,但是他可以給來服勞役的邑民發糧食當工錢!




有足夠多的工錢拿,他們就會振奮起來好好過日子。




朝陽縣那麼窮,完全符合司馬遷說的特殊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