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72 章

何必,楚墨這一代的大師兄(),他師父失蹤以後(),整個楚墨的擔子就壓在他肩膀上。這一切本來也算不了什麼,直到有一天,他們共同的小弟子被人拐到西陵城,他們與世隔絕的日子就此劃下了句號……




每旬何必都要負責統籌幾個師弟師妹的研究進度,收集他們下一階段方方面面的需求,拿去與李長生或者霍光等人對接。




何必也想過等手頭的事告一段落就回雲夢澤深處去,可是……停不下來,根本停不下來。




一件事還沒了結,另一件事又起了頭,有時候幾個師弟師妹甚至還多線並行。




只要這些項目沒有結束他們就還不能抽身,誰能甘心自己搞的課題沒看到成果就放手?!




這日一早,何必拿著底下師弟師妹本旬的需求清單來找李長生,卻見李長生在手頭的冊子上寫著什麼。




何必沒有防備,邁步上前詢問道:“李兄是又有什麼新想法了嗎?”




李長生微微一笑,大方地把自己剛記錄好的嫁接事宜給何必看。




嫁接之法其實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人摸索了,比如《爾雅》中有個字叫“椄”,代表的就是嫁接的花木,諸如李子、梨子之類的,都有或天然或人工的嫁接木存在。




還有人種葫蘆也用過嫁接之法,當葫蘆藤長出兩尺長的時候把十根葫蘆藤用布條綁縛在一起,再用泥土將連接處埋起來。




不出幾日,這十根葫蘆藤就會長在一起,接下來就可以觀察十根葫蘆藤看誰長得比較茁壯,適時地把剩下的給掐掉!




可以說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霍善要是抽到這個【嫁接保活】,開春便可以多實踐幾種嫁接技術。即便沒有抽到,他們自己也是可以摸索的。




這種得一兩年才能出成效的事情,最好是能多線進行。所以……得多找幾個人來一起跟進。




已經看完李長生記錄的何必:“……”




他早該知道的啊,李長生手裡那本冊子絕對不能看!




好在霍善這個江夏太守話語權還是很大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物資也能及時撥給物資,眾人完全不需要操心別的事情,只需要專心致意將這些項目落實到位就好。




問題不大。




霍善絲毫不知道自己給人造成了多少困擾,他趁著天晴領著幾個小夥伴前往毗鄰太守府的郡學視察。




朝廷還是很重視官學建設的,孩童八歲入小學,學到十五歲後可以考入大學,如果表現格外優異的話可以由太守或藩王舉薦前往長安讀書。




一般而言,“小學”設立於各鄉各里,而郡中的“大學”則設置於西陵城這種一郡治所,方便太守隨時能過去考察本郡人才。




霍善也是聽汲黯說起他準備通過文試選拔秀才,才想起自己也有為朝廷舉薦人才的重要職責來著。這可不能落後於汲黯他們啊!




霍善趁著這日天氣轉暖,溜達過去準備和郡學中的少年人們聊聊天,看看其中有沒有真才實學




()的人才。




這不是過了年就要搞元宵燈會了嗎?反正他們官學除夕和大年初一又不放假,正好可以薅點人來幹活。




貼心崽崽,絕對不讓師父累著!




霍善沒提前跟郡學的人打招呼,徑直過去瞅人家的上課情況。




作為一個跟著太子蹭過課的先進兒童,霍善聽郡學這些夫子講課還是聽得懂的,這邊聽了聽,一本正經地點點頭;那邊聽了聽,又一本正經地點點頭。




直至有夫子恰好進行到提問環節,這傢伙開始踴躍搶答,眾人才發現他這位小太守的到來。




夫子生怕把他們的小太守給凍壞了,忙要把霍善迎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