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108章 天選的情報員


                 鄭海珠見戚金和吳邦德都對航運保險這門行當有興趣,便越發提升了遊說時的自信。

  “戚總,吳公子,我此一回南下月港,接觸了許多番商,有機會得知,弗朗基、威尼斯、巴達維亞那邊,這種航運保險早兩百年就有了,而且確實是能賺錢的。那種是海上保險,變數很大,我們可以先從運河的某一段開始嘗試,慢慢摸索,將來海上和內河一起做,也不是沒可能。”

  老將軍戚金,倒也爽快,直言道:“老夫是打仗出身的,就喜歡有雄心的孩子。至於這買賣具體怎麼操持,老夫也不懂,得由你們年輕人去弄。我只問兩樁事,第一,你要老夫投多少身家?第二,這買賣,會被兩京的老爺們參一本不?”

  戚金前半部分坦誠的態度,叫人心生敬意。

  繼之而起的擔憂,又令人唏噓。

  老爺子這是,隨時害怕會被文官御史穿小鞋吶。

  戚金提的這兩個問題,鄭海珠來談合作之前,就想好了答桉。

  “戚總爽氣,我也肯定要交底。試水的航程,我就看中了松江到鎮江的這段運河。松江我有人脈,鎮江我是兩眼一抹黑,所以全靠戚總照拂一把。故而,商社的本錢,先我一人出,戚總不但不用投錢,而且還能拿乾股,年底咱們按照股份比例分紅。倘使這買賣真的就做起來了,戚總想出錢增加持股的份額,再議。”

  戚金笑道:“丫頭倒是懂江湖的,你的夥計要在鎮江碼頭收保費,自會有青皮打手要問你收保護費,有老夫的兵丁常去坐坐,此等麻煩,是不會找上姑娘的。這乾股,老夫拿得也不虧心。將來但凡養兵不那麼拮据,老夫定會真金白銀地投給姑娘的。”

  鄭海滿臉喜色:“有戚總這句話,我們姑侄就不怕了。鎮江這邊,守寬會駐店接保單,我另有個姓鄭的乾弟弟,小名一官的,會鎮江、松江兩頭跑。保險社的總社,設在松江那頭,一則,萬一起了紛爭,府臺和推官我熟稔些,打官司便利,二則,也是更重要的,松江府的上海縣,有可能像漳州府的海澄縣那樣開關、允許海販,屆時海運險的第一口熱湯,也由我們去喝。”

  聽著此番頗有章法的計議,戚金已然對眼前這個自稱草芥出身的丫頭,真切地喜歡起來。

  她要是個男娃娃,跟著自己去打仗,運籌帷幄時用一用,應該也不錯。

  老將軍於是滿意地點頭:“商號兩頭都是掛你鄭氏的名號,想來,御史們不會閒到連老夫的兵蛋子上門吃盞茶,都要管吧?”

  “是啊,我們松江來人,給鎮江送商稅,就像徽商沿途給鈔關交銀子,朝廷能有啥不滿意的呢?況且……”

  鄭海珠刻意地頓了頓,抿嘴道:“況且,如今應天府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應麟王總憲,不但是從前的鎮江知府,還與我們松江名紳董其昌董公有唱酬,而我們小姐的姑爺可是董公的關門弟子。”

  “好,”戚金合掌讚道,“那就趕緊張羅起來,邦德,你先幫鄭姑娘去府衙打聽打聽,若要開商社,是向朝廷交工商稅還是牙帖錢。左右這是個新行當,若衙門的人沒反應過來呢,你就往牙行上頭去靠,如此,一年交一次牙帖銀子,對鄭姑娘最划算。”

  “牙帖”,乃是朝廷發給民間中介機構的營業執照。

  每年換髮新執照時,收一筆錢,外加給辦事的吏員一點好處費,商家負擔不算太重。

  要是像竹木抽分稅、買賣交易稅、運輸鈔關稅那樣,不停地按照批次和品類估算來交,在晚明這個吏治渾濁的世道里,老闆們得吃多少虧,就不好說了。

  鄭海珠心道,老將軍可以啊,嘴上說自己只懂打仗,實則很有經商的合規意識,還對合理避稅很在行。

  比晚明那些只想賴掉各種稅賦的地方縉紳,以及振臂高呼“老子就是不想交稅”的部分東林黨人,好得多。

  鄭海珠趁熱打鐵,笑眯眯地對吳邦德道:“對對,有勞吳公子,若能相幫去鎮江各碼頭問問,近年客貨船運的沉船次數、打撈、貨損之類的情形,更好。”

  鄭海珠說的這些資料,都對保險精算很重要。

  後世的貨運險,一般費率是百分之八,但後世的交通工具安全性、長三角地區的治安保障等,都是此世不能比的。

  在晚明的江南,嘗試做航運險,費率、承運人責任、代位求償、免責事由等條款和預防保險詐騙的設計,都須依託實際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