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嗎(下)


                 鄭海珠這次來臺灣,還帶了侄兒鄭守寬和顧壽潛、韓希孟夫婦,以及鎮江航運保險社的兩個夥計,和松江韓家的織工與繡工。

  韓希孟今年歲初生下兒子顧左佑。

  娃娃滿月時,恰逢鄭海珠回松江運火炮。

  鄭海珠擠出了兩三個時辰,與帶給自己穿越人生第一場善緣的韓希孟,小聚、敘話。

  她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婚後很快升級做了孃的韓小姐,雖然被丈夫顧壽潛體貼有加,也被下人們照顧得很好,但幾分澹澹的失落之情仍在眉間若隱若現。

  都是正當妙齡的女子,家世背景又遠勝鄭海珠,看到自己曾經的僱員四處闖蕩得風生水起,甚至到了襄助軍功、得朝廷賞賜的程度,韓小姐心中有些微妙的情緒,也很正常。

  鄭海珠告別時,完全沒有草根逆襲、成功碾壓真千金的優越感。

  韓希孟是個要人品有人品、要能力有能力的女子,不應該因為婚姻與生育,就此囿於後宅。

  作為彼此惺惺相惜的同性,更應該體會到對方的悵惘,並且力所能及地為對方創造破繭而出的機會。

  於是,初秋再次回到松江,鄭海珠住回明哲園的顧府觀察了一陣,確定顧氏夫婦感情甚篤、小顧寶寶也身體健壯後,便提出,請他們去臺灣拜訪顏思齊,帶上松江的織繡技術,談談生意,順便在臺灣把年過了。

  她當然也邀請了希孟的婆母陸氏,以及本就祖籍福建的繆阿太,還繪聲繪色描繪了一番臺灣島在隆冬季節依然溫暖如春,去臺灣過年,比在陰冷潮溼的松江過年,舒服得多。

  繆阿太說自己歲數上去,怕舟車顛簸,陸氏則因是個小腳,也婉拒了。

  但這兩位一個開明、一個隨和的長輩,並沒有對鄭海珠的張羅有半分不悅。

  一行人於是順利啟程,由內河水路經贛地入閩,到了月港,再轉海船抵達臺灣,沿途所經歷的風塵勞頓,全未影響滿懷新鮮的顧氏小兩口的愉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