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188章 北地來人(下)


                 撫順之戰後,吳邦德始終遊走於遼東與山東之間。

  在文官和武將的圈子裡,吳邦德公開的面貌,是戚金的義子,但因從文和從軍都沒什麼本事,就與鄭海珠一起做做買賣,幫她跑跑腿。

  戚金作為浙兵客軍統領,率部撤出戰事平息的遼東時,張承胤、鄒儲賢等遼將,還與戚金開玩笑:“老戚,吳惟忠這個獨苗孫兒,怕不是要給鄭姑娘做倒插門的姑爺了。”

  戚金當時打著哈哈回應:“倒插門就倒插門,不就是頭胎姓鄭麼?那後頭幾個男丁,只要有一個姓吳就成。託你們吉言,這小子要是真和鄭姑娘那般品性的婦人有了骨血,老吳在棺材裡都要笑醒。”

  可惜,這些老一輩有產階級軍事家,所期待的佳話,並沒有成真。

  鄭姑娘以濠明商社掌櫃的身份,給幾個防守邊貿重鎮的遼將承諾好松江棉布、杭緞湖錦和閩臺紅茶的供應後,就風一般颳去了南方。明荷料羅灣海戰結束數月後,遼東總兵張承胤等人,才從朝廷的塘報上看到鄭海珠的名字,和臺灣宣撫土司顏思齊一道,掛在一串兒福建水師將領的後頭。

  再看吳邦德,這兩年,不是在遼東接應貨物,就是和毛文龍那個面上憨乎乎、實則精過猴子的義子,孔有德,往外運壯丁。

  壯丁裡的最初幾批,都是孔有德老家鐵嶺的同鄉,前往山東兗州府的魯藩挖煤。遼東這個天高皇帝遠的所在,本來就澹出了朝廷催逼租稅的視野,鐵嶺更是窮得叮噹響,在地官員巴不得青壯出去些,免得鬧民變,遂也聽之任之。

  到了今年春天,吳邦德帶出遼東的,不再是鐵嶺的普通囤戶了,而是與建州女真有血海深仇的遼東漢民。運人的目的地,也不再是山東魯王府的煤礦,而是鄭海珠準備在南直隸自建的基地。

  此際,上海縣吳淞口的碼頭邊,毛文龍的長子毛承北,和毛家親信許三,清點了一遍貂皮、人參、鹿茸、山蘑藥材、海魚貝柱等北方特產後,先給松江海關督餉館的稅吏送上孝敬銀子,再交完船引費、船貨稅等約莫二十兩稅銀,才敢招呼與濠明商社有訂單的各家掌櫃,提走六七成貨。

  剩下的,則由商社運往杭州總部,繼續發賣。

  “鄭姑娘,這一船,大概能有快三千兩銀子的純利進賬。”毛承北估摸道。

  鄭海珠心中歡喜。

  遼東與浙直之間的海貿,和跨洋海貿那種跑一次船、能賺三五倍乃至十倍的利潤不好比,但對應時間成本來講,盈利還是相當可觀的。

  旅順到登州一兩日,登州到松江不過十日,可比走陸路快太多。

  眼前這船北貨卸完後,杭州的絹帛和大米這兩日就到吳淞港,正好與松江棉布一起運上船,再掉頭北上,應還有小几千兩銀子的賺頭。

  鄭海珠盯完了貨船繳稅的一節,忽聽身後一疊聲地叫著“黃老爺”。

  轉頭之際,黃尊素已徑直走了上來。

  鄭海珠忙領著毛承北和許三行禮,一面笑逐顏開道:“黃老爺,二月一到,北船也能開過來了,看這架勢,上海的關稅銀子,今年定會超過月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