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26章 技術入股

  朱以派則不覺詫異。

  國朝南邊,如今算上新開的松江,已有三處海關大港,南洋西番定也有不少寶貨入舶,這婦人自家就有商社,認識緬密的寶石,有什麼稀奇。

  鄭海珠彷彿讀心般,向朱以派道:“小殿下,南洋的瓊華珠寶再上乘,要當得一句美輪美奐,還得我大明工匠施以巧手。譬如同一顆緬密的紅寶石,番人只會以軟錫包裹佩戴,大明巧匠卻能以金銀累絲鑲嵌。”

  朱以派聽著順耳,饒是他素來不像其他宗室成員那般崇尚奢靡,此刻也頗為得意道:“我們魯府的典寶所,高手如林,有兩個匠頭的祖上,是洪武年間就從應天府調到魯王封地來的。”

  鄭海珠心裡更有底了。

  她作別穆棗花和許三,進到兗州城後,照例先拜訪了張岱的父親張耀芳,已從張耀芳口中問了幾分王府典寶所的情形。

  和大人物開口前,先作好前期調研,是她一貫的行事風格。

  她於是也不賣關子,坦言自己已說服顧氏夫婦前往占城駐點,嘗試專門的珠寶進口生意,此番來兗州,想延請兩位典寶所的巧匠去松江,帶一批學會用金銀花絲工藝鑲嵌名貴寶石的徒弟出來。

  “當然,小殿下,夫人,我也明白,典寶所是魯府的內造所,有些工藝不得外傳,有些形制,我們民間商號更不得僭越打造,故而尋常拉絲掐絲的匠人即可。如蒙允准,我們商社每船回來,都會挑選最好的紅藍寶石和金剛石,送到魯府來。”

  朱以派一個古人,自然意識不到,鄭海珠這個方案,有點像技術入股。

  他只是思忖後覺得,沒什麼不能接受的。

  鄭姑娘懂禮數,說得恭敬謙卑,什麼不得外傳、不好僭越之類,其實莫說北京南京和各藩王的封地,就是湖廣和江南那些大一些的州府,達官富紳們,用的玩意兒比朱家還奢華靡麗的,大有人在。

  借幾個匠人就借吧,人也不白借,明說了進獻珠寶謝恩的。

  如今各地宗室人數眾多,紫禁城裡撥出來的珍玩賞賜早已斷了頓。鄭姑娘送來貨真價實的好東西,總比魯府那些外戚宜賓,拿些破爛石頭來騙魯府的錢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