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北擊匈奴


                 大乾王朝的戰爭機器開動,只用了半個月時間,三十萬大軍就集結完畢。與此同時,各地糧草也分別運送到了指定地點。

  因為糧草運輸消耗很大,在淮國時代,淮國就在一些交通便利,馳道樞紐,有大軍駐守的附近,修建有糧倉,將周圍郡縣的稅收糧草運輸到這裡。等到需要調動大軍的時候會就近劃撥。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節約時間,減少糧草運輸的消耗,缺點就是容易出現貪腐,一旦地方軍隊叛亂,奪取糧倉基地後,會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大乾加強了巡查御史制度,這些糧倉都是重點關注的地方。同時為了防止駐守糧倉的官員徇私舞弊,也會四年更換一次。

  匈奴侵擾的地方廣闊,從燕地一直往西到秦地,這一次從金陵召集了十萬大軍,剩下二十萬分別是在秦地和燕趙之地。大乾並不以騎兵見長,加上燕趙之地也不過十萬,並且其中很多都是騎馬步兵。

  臨行之前,王駱問道:“徵北將軍可有大勝把握?”

  李牧明白王駱的想法,當即說道:“陛下,此番擊敗匈奴人並不難,但是想要一戰將匈奴打垮滅掉是不可能的。”

  “陛下不在北地,不知道匈奴的生活方式,其以部落形式生活,並不像諸夏列國有一座座城池,想要找到他們主力很難。”

  “除非匈奴人大軍進入諸夏之地腹地,我們才有機會將其全殲,否則在茫茫草原之上尋找匈奴人的主力太難了。”

  王駱聽了眉頭緊皺:“那卿可有滅匈奴之策?”

  “若是國庫充盈,有精騎十萬,能配一人三馬,後勤充足,持續數年掃蕩草原,才能擊敗匈奴。”

  匈奴士兵的實力實際上並不算強,大軍進攻草原難度很高,首先是嚮導,草原之上是茫茫草原沒有什麼道路,也沒有什麼顯眼的座標,很容易迷路。

  其次就是胡人部落是常年遷徙,想要進攻草原,最難的就是找到這些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