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方國 作品

第414章 海船改進 將大乾的光輝照耀海外


                 朝廷在決定政策之後,很快就推行開來。

  在得知朝廷不再成丁授田後,天下各州郡的動盪並不大,畢竟自從十幾年前開始,朝廷授田就變少了,後來更是有十年沒有授田了。因此很多百姓都已經有了預料。

  不過成丁授田雖然取消了,但是軍工授田還是存在的,真想要田地,那就從軍立下戰功後,以戰功獲得田畝封賞。

  軍功授田最低也是百畝起步,只不過軍功授田大多是在剛剛征服的土地。朝廷這樣授田第一可以增加這些土地的乾人數量,第二有這些軍人在,可以鎮守,一旦有人反叛作亂,這些軍人就能將他們剿滅,第三就能節約大量錢糧。

  除了土地之外,朝廷還會將那些俘虜婦孺發放給將士當老婆或者小妾,可以說將各種資源利用到了極致。

  朝廷現在一直在調整政策,為的就是要鼓勵百姓向外開拓。

  半島,一群水軍士卒從一艘破破爛爛的大船剛剛靠岸,旁邊早有奴僕、醫匠、工匠等立刻上前,將受傷的士卒抬下去,然後開始對大船進行各種測量。

  這艘船隻乃是大乾一直以來不斷改進的海船,自從上一次大乾跨海進攻半島獲得成功之後,朝廷就開始大力支持海船建設以及各種航海問題。

  上一次跨海成功,其中有很大因素是有神器御風幡的緣故,因此在結束征戰後,大乾一直再對這些船隻就行改良。

  海船改良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王信將這件事情交給王贇來負責,在這個沒有流體動力學、船舶設計等等知識的時代,王贇只能依照經驗和不斷測試來改良。

  這種測試不僅需要大量時間,而且還需要花費高額人力物力。幾乎每一次測試都會造成死傷。

  在經過跨海航行之後,朝廷對船隻出現的問題進行修復,改進,然後再招募勇士進行海上測試。每一次出海航行都很危險,必須要有經驗的老水手才行,而且還需要保證船隻最後能夠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