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王承:還是官不聊生吧


                 王承和朝中官員們對一些事情規定了解決流程,接下來又在一些地方進行運行,結果效果還不錯。

  有了這套流程,在出現這些問題後,直接按照流程做事。讓朝廷的運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看到成功之後,王承大受振奮,緊接著開始更加努力去推行變法。今年已經四十七歲的他已經不年輕了。他想要讓大乾繼續如同天空中的太陽般耀眼。

  就在這個時候,有大臣上書言變法過於酷烈,應暫緩推行。

  朝廷處置侵佔田畝的勳貴豪強,往往都是舉族流放,這都乃是卿世之家,簪纓世家,身份高貴,只是侵佔一些土地,退回土地,再補償一些便是。舉族流放太過酷烈。

  這種想法並不是一個人,而是非常多。這些勳貴、官宦世家、豪強,都沒有將普通百姓當作同類。從不認為,百姓的命和他們的命是同樣的。

  王承看到這本奏疏,並不意外,對於那些勳貴、世家,皇室很清楚。在他們認知中,已經不再將普通百姓當作人了,而是會說話的工具、牛馬。

  這種想法在勳貴、官宦世家,豪強當中雖然不是主流,但是很流行,很有市場。

  畢竟兩者生活水準相差太大了,底層百姓不識字,文化差距如同天壤之別,終年辛苦,很多人一年都不一定吃上一次肉。如何讓那些錦衣玉食的貴族們相信這些人和他們是同類。

  這本奏疏送到王承面前的時候,王承也沒有想到竟然有人把臉送到自己手上,讓自己來打。

  既然如此,王承自然不會客氣,當即一封措辭嚴厲的詔令就發了下去。將此人一番斥責,最後更是將其革職。

  王承不相信,這些人不懂清退田畝的事情。這些人出身不是勳貴就是官宦世家,真正出身底層民眾的並不多。

  若是僅僅清退田畝,當時的確可以做到,但是那些普通百姓如何會是當地勳貴、豪強、官宦世家們的對手?即便當時清退了,但是朝廷官員走後,那些土地立刻就會重新回到他們手中。

  甚至不僅僅是土地,這些百姓也會成為他們的佃戶。王承再清楚不過了。

  當初他小時候,特意問過父親,既然將田地還回去,又給了補償,為何還要強制遷徙流放那些勳貴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