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改革貨幣


                 劉宋中期因為各地宗王作亂,天下一片混亂,各地宗王鑄造了大量不足銅的銅錢和小錢。

  到了隋朝時期,隋文帝整頓錢幣,鑄造了五銖錢,這些五銖錢被稱為開皇五銖,製作的精美,銅料也不錯,但是很多錢都被那些世家大族門閥收藏了。

  後來楊廣又瞎搞一通,因為三徵遼東鑄造了大量不足銅的五銖錢,導致天下錢幣更為混亂了。

  王玄景在收繳了大量銅器、銅像後,又派人在南陽、嶺南運送來了大量銅料,還有朝廷收上來的大量雜錢,將這些錢按照比例和銅料混合之後,開始鑄造銅幣。

  至於說銀幣,現在天下初定,人口不足商貿也不夠繁榮,銀幣還不著急。

  更何況經過幾百年的時光,大乾當初鑄造的大量銀幣現在幾乎已經不在市面上流通了,都被各地勳貴、門閥世家給藏進地窖裡面了。

  想要讓那些人將地窖裡面的錢取出來可不容易,這片土地上有太多這樣的守財奴了。

  不過王玄景並不怎麼擔心,即便是這些不將銀幣拿出來,他也有辦法,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被發現的最大的銀礦還在王氏手上呢。

  朝廷完全可以用物資和王氏換取銀錠來鑄造銀幣。

  鑄造銅錢需要確定銅錢的重量,以及其幣值,要不然出了問題,朝廷是要虧本的。就像五銖錢,說是五銖,但實際上重量是三銖。

  王玄景和眾人商議之後,將唐朝的銅錢改為每文重約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也就是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所鑄造的銅錢,其中銅佔有七成,鉛佔兩成,錫佔一成,朝廷鑄幣所得佔有一半的利潤。

  鑄錢監,熱浪滾滾,金色金屬溶液快速導入磨具之中,然後再放入水中,熱氣蒸騰。等到銅幣溫度降低之後,這些磨具就會打開,裡面一枚枚鑄造好的錢幣被取出來。

  旁邊的匠人們用剪刀剪去銅錢上多餘的部分,這些碎屑會收集起來回爐,然後匠人們再將剪好的錢幣進行打磨一番,很快一枚枚錢幣就鑄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