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老逼登服軟


                 偉大的皇帝陛下,回到了他忠誠的長安城。

  在率領文武百官東巡洛陽五個月之後,李世民這才率領百官回返長安。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關中缺糧,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因為只有他離開關中了,那些人才敢胡作非為。

  太極殿中很是明亮,李世民坐於正中,其他諸位宰相按照座次坐於兩側,王玄景坐在左側第一的位置。他是太子太傅,中書令,吏部尚書,排名第一。

  實際上,尚書令才是排名第一,但是尚書令以前是李世民擔任,後來就不再授予其他人,接下來尚書僕射,只不過因為王玄景有太子太傅的官職,這才第一。

  尚書左右僕射分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原本蕭瑀也是丞相,只不過被上次被王玄景懟的罷官免職,回家思過去了。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長孫無忌、李績,至於魏徵則是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只是五品官,但是他這個中書舍人卻有一個知政事的後綴,就代表他可以入政事堂。

  王氏在朝眾人中,王玄景職位最高,王玄烈則是在軍中發展,其他的一些王氏子弟或是軍中或是擔任低一些的職位。

  這一次經過王玄景一番清理之後,勳貴、世家門閥都老實多了,李世民準備正式啟動科舉制度。

  以前科舉制度雖然已經確立了,但是卻沒有正式推行,現在經過此番打擊之後,那些勳貴、世家門閥不敢再暗中抵制了,正好可以推廣科舉制度。

  當時雖然計劃推動科舉制度,但是那些人卻一直在相互推諉。畢竟需要朝廷各地官員配合。

  這一次,朝廷開始正式推廣科舉制度,天下所有的州縣都會設置一名祭酒,每隔三年,將縣城中的讀書人召集起來考試,考題由吏部籌備考題,然後下發各縣,各縣考試通過選拔後,再前往京城考試。

  科舉制度和以前所有的制度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不需要其他人的舉薦。舉薦、舉孝廉等等這些制度,基本上都需要有人舉薦。

  能夠舉薦的人大多都是各地官員,或者門閥貴族,或者是已經致仕的高官,普通人想要見到這些人基本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