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萬曆皇帝 作品

193 放棄2

  就算把人帶回了關內也不會得到一丁點感激,反而會更加痛恨朝廷。啥國家民族,對本時代的百姓來講就是天方夜譚。在哪裡能活下去,活舒服點,哪裡就是家。誰能少一些欺壓,多留點糧食,誰就是皇帝。

  與其費力不討好,不如任其自然。樂意入關的朝廷擔負一部分費用,可以提供工作但沒有多少土地。不樂意搬家的也不強求,留下好好過日子,將來肯定還有融入大家庭的那一天,到時候再繼續當大明子民也不晚。

  至於說會不會成為女真崛起的催化劑,當然會了,在任何時候人都是最寶貴的資源。有了這大幾十萬或者上百萬人口,建州女真會突然間強大起來。

  但洪濤不擔心,就算給一億人口也不可能馬上變成國力,尤其在農耕時代,最短最短也得經過一年的勞作才有收穫。農作物是有生長期的,沒糧食,人口越多死得越快。

  只要有自己在,建州女真想踏踏實實種地發展爆兵幾乎是不可能的,堵死山海關也沒用,努爾哈赤恐怕還不知道有登陸作戰一說。

  見到皇帝不慌不忙對答如流,眾人心裡已如明鏡一般。很顯然,放棄遼東的建議絕不是靈光一現,而是早有預謀,且計劃得很是周密。連帶著剛剛所講的一切,包括讓出的客觀利益,都是陰謀的一部分。

  反對吧,利弊得失皇帝已經都講清楚了,一時半會找不到過硬的理由。同意吧,平白失去了大片國土和幾十萬百姓,心裡又不太過得去。

  “陛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就在朝臣們全都猶豫不決,皇帝佔據了上風的當口,內閣大學士沈鯉再次挺身而出。

  “沈閣老有話直說,此間乃為國事商討,非爭個人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