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章 帝王如姦夫,天下似婦孺


                 話分兩頭。

  諸葛瑾這邊,離開鎮東將軍府後,他就立刻策馬回家了。

  轉過最後一個街角,老遠就看見宋氏和宋信關切地在門口張望。

  諸葛瑾連忙加了一鞭,到門前翻身下馬,把“劉備答應派兵護送他們”的好消息分享給家人,讓他們早些歇息,以便養足精神趕路。

  宋氏一臉關切:“哪裡就要歇息了,還不曾用晚膳吧?先吃些再睡。”

  諸葛瑾:“使君與我談論軍機時,一併吃過了,母親不必操心。”

  宋氏被他一頓勸說,只好先去睡覺。

  而宋信聽說外甥如此能耐,居然能讓劉備如此重視,內心不由肅然升起一股驕傲,非要幫諸葛瑾再拾掇些起居雜務。

  諸葛瑾不忍拂了對方好意,就請他鋪紙磨墨,再燒一桶浴湯。做完這些,宋信才安心去休息。

  宋家的社會地位遠低於諸葛家,不然宋氏當年也不會給相差二十歲的諸葛珪續絃。

  而且曹操屠徐州時,宋家其餘人都被滅門了,只剩宋信孤身投奔寡姐。他也知道自己的處境,隨著逃亡途中家僕漸漸散盡,日常家務只能由他這個管家親手操持。

  ……

  把家人打發去休息之後,諸葛瑾泡進浴桶,才覺得緊繃的神經舒緩了一些,頭部血液循環加快,連智力都得到了短暫的加持。

  他穿越至今不過幾個時辰,一直被生死危機推著往前走,現在總算能從長計議捋一捋現狀。

  他前世是教數學的,所以做事情的時候,喜歡縝密一點,畫畫象限圖,把一切可能性都分類排查一下,再做抉擇。

  當然,他的歷史和政治常識也很不錯,畢竟在教培機構廝混多年,他這人興趣又廣泛,天天耳濡目染。

  幹他們這行,有一句名言,“數學差是笨,英語差是懶”,教數學的只要興趣廣泛,別懶,文科那點東西一般都不差。

  此時此刻,他也免不了拿起簪筆和木牘,隨手畫了個十字象限圖,在浴桶裡盤算起來。“劉備答應派兵護送我們出城,安全總算是有保障了,可我又該去哪裡?

  吳郡肯定不會去了,歷史上的孫權雖然重用我,可孫家內鬥太厲害,最後恪兒也被捲入內鬥滅門,我也不可能跟歷史上的諸葛瑾那樣去跟領導搞好個人關係上位。

  而曹操跟母、舅有滅門之仇,更是完全不用考慮。看來我的一切躺平之路,都被堵死了,必須乾點大事。”

  諸葛瑾想著,就先把“躺平”底下那兩個象限,也就是“投曹”跟“投其他割據者”劃掉。另一側兩個象限,都屬於“乾點大事”,包括輔漢和篡漢。

  然後他繼續思考:“如果放棄這次的逃跑機會,繼續輔佐劉備,以劉備的實力,就算躲過了這一劫,後續能在曹袁呂布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來麼?

  我現在能想出奇謀,那是因為我知道歷史,一旦劉備的發家軌跡徹底變樣,我的先知效果也會大減。

  歷史上的劉備,可是蹉跎輾轉了好多年,直到遇見諸葛亮才算否極泰來。如果這一世他不去荊州,還遇得到諸葛亮麼?”

  想到這兒,諸葛瑾忽然意識到一個盲點——如今的自己可是諸葛亮的大哥啊!

  既然如此,可以先逃出淮陰城、想辦法去荊州找二弟匯合,然後再從長計議嘛!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才是自己穿越到漢末最大的金手指!

  到時候無論歷史是否變化,沒變就靠自己的先知,變了就靠二弟的真才實學幫著一起參謀,那才叫立於不敗之地。

  劉備真要請他的話,也得連二弟一起請。

  就這麼決定了。

  想通了這些,諸葛瑾總算鬆了口氣,這才感覺泡澡水已經有些涼了。

  他便一邊擦拭更衣,一邊又忍不住繼續腦補:

  “我要是能跟二弟會合,再加上叔父諸葛玄如今好像還有一個劉表所表的豫章郡守名頭,諸葛家有沒有可能直接下場爭霸呢?”

  他前世畢竟是一個思想開明的教育工作者,對任何古代帝國都談不上崇拜,他也不是任何一個地球人的粉絲。

  所以,當這個念頭閃過時,諸葛瑾也沒覺得有多麼大逆不道。而是冷靜地從個人利益和民族大義出發,全面審慎地思考了一下。

  然後他很快意識到,如今已是建安年間,再想白手起家已經有些晚了。

  另一方面,就算不晚,他也得掂量篡漢的深遠影響。

  他前世讀史,就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魏晉六朝和五代兩宋改朝換代那麼快、地方割據那麼多呢?

  後來他自己想到了一個見解:一個政權的統治合法性來源是否足夠稀缺、得國是否正,對於長期穩定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政權在建立的過程中有徵服異族、反抗外敵之功,或者是解救了擁有文化優勢的主體民族。

  那麼它就更容易讓天下人忍受其統治,不太需要提心吊膽、去殘害忠良自廢武功。

  而如果僅僅仗著拳頭大,肆意給皇帝換個姓,別無其他功德。那就把統治合法的稀缺性搞爛了,變成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曹丕和朱溫就沒琢磨明白這個問題,此後數百年篡逆割據、內戰之風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