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2章 絕地求生


                 張飛和糜竺,被糜芳告知的這條壞消息,鬧得焦頭爛額、不知所措。

  軍糧若是斷了,就算淮陰前線打贏了,最終還是要完。

  這如履薄冰、地獄難度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情急之下,張飛再次非常謙卑地抱起諸葛瑾這條大腿:“先生可有良策、幫幫子仲另想它法籌糧?”

  “不要慌張!計策哪有那麼容易想到的?且容我細細思之!”

  諸葛瑾也是被纏得心煩,他本就有點疲累腦子不夠用了,哪還經得起張飛聒噪。

  好在張飛這幾天已經習慣了,連忙噤聲讓諸葛瑾靜靜思考,還打眼色示意其他人也安靜。

  諸葛瑾一個人搖著蒲扇,閉目捋著思路:

  “想起來了!孔融被袁譚攻滅,好像確實也是發生在建安元年,只是沒想到跟劉備被袁術圍攻,剛好是前後腳的事兒,還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還真是究極亂世了,天下各種郡級小諸侯,都會被快速兼併,兩年後就只剩下那些州級大諸侯。

  按照原本的歷史,得到糜竺的二次贊助之後,劉備能很快恢復元氣、‘複合兵萬人’。這一切其實是建立在他跟呂布取得和解的大前提下。

  那樣才能直接在徐州各郡就近買糧,糜竺的錢才能快速變現為戰力。

  但現在歷史已經改變了,劉備還沒覆滅,他也不可能回去跟呂布認慫,這就導致劉備的軍糧進貨地變遠了很多。

  現在連孔融都被滅了,山東半島的北海、東萊一帶也指望不上,剩下的備選進貨地就更遠了,說不定到劉備的軍隊餓死時,糧食都還沒買回來。

  袁譚雖然跟劉備關係不錯,似乎當初劉備稱徐州牧的時候,就是把當年那個每州一個的舉茂才名額給袁譚用了。但袁譚跟孔融剛打完仗,北海本地無糧,他關係好也沒用。袁譚想賣糧,也得從冀州調過來。而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遠方的糧食就等於沒有糧食。

  而我一開始甚至連這一點都沒想到,比糜竺都燈下黑了,真是慚愧……”

  諸葛瑾腦內覆盤了許久,把這些彎彎繞都想明白,才徹底認識到,自己因為對歷史的先知過於自信,留下了多少紕漏。

  以後還得進一步強化腦子!要跟二弟好好切磋,互相查漏補缺!那樣才能有朝一日達到“真.算無遺策”的境界。

  或許這也是一種歷史的慣性和阻力吧,

  當你扭轉了劉備的一次失敗時,往往就意味“隨著他比歷史同期更強了,忌憚他的敵人也會變多,朋友卻會減少”,

  這股力量,就有可能把劉備陣營重新推回下行通道。

  呂布對劉備的態度,就是這種現象的最好例證:

  當呂布為劉備轅門射戟的時候,是因為劉備弱,可以利用。當呂布又翻臉來襲擊小沛的時候,是因為劉備又變強了。

  這個深刻的思想實驗教訓,讓諸葛瑾的思維模式,又成熟了一些,也更契合這個爾虞我詐的時代了。

  ……

  也不知過了多久,諸葛瑾總算理順了方向後,才長吁了一口氣。

  他一睜眼,才看到張飛、糜竺、糜芳還依然熱切地盯著他,大氣都不敢出。

  諸葛瑾見大家對他期待那麼高,也有些尷尬,連忙虛心跟糜竺探討:“子仲,不知北海郡這個選擇被排除後,你還能找到最近的買糧地,又是哪裡?”

  這個問題糜竺還是很專業的,他想都不用想:“北海郡不可能的話,再想繼續往北,就得海路繞過整個山東,去冀州買糧,那就太遙遙無期了。

  所以唯有往南找,我剛才也說了,孫策和許貢之戰,導致丹陽、吳郡不可能有餘糧,這麼算來,最近只有會稽郡的王朗了。”

  如今是建安元年,孫策還沒跟王朗幹上,會稽郡處於和平狀態,寧紹平原的產糧區估計還是有餘糧的。

  糜竺並不知道,如果再拖一年,到明年這時候,許貢被孫策幹掉,就輪到孫策對付王朗了,到時候他都自身難保了。

  諸葛瑾在心中腦補了一下地圖,從淮河河口沿海航行到錢塘江江口,這距離是不短的。

  比蘇北到山東半島南岸,起碼遠了一倍。

  諸葛瑾便繼續追問:“就按會稽來算,大概要多久往返?”

  糜竺飛速心算了一下:“往返加採買裝卸,至少一個多月,海路風浪無常,如果天候不順,兩個月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