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

  那群人也看到了劉備,恭恭敬敬對他行禮,然後回答孫乾的問題:

  “先生說今日大潮,怕漁罾被沖毀,所以帶著人去了上游一些的地方,說要等潮頭過了才下。

  我等在回收昨日佈下的舊罾,紀錄漲潮漁獲,果然已有好幾面竹罾被沖壞了。”

  劉備聽完,又親口補充一問:“看來收穫很不錯啊,此物果然好用,為何不早報?”

  對方恭敬回答:“這幾網所得,約三五百斤,今日已得上千斤。先生說還有很大的改良餘地,所以未曾上報。”

  劉備聽了這數字,先是一驚,而後更驚:“日得千斤還不成功?一共下了多少竹罾?”

  對方便說這些天已累計下了幾十張,是逐日增多的,先生還改良調整了好幾版,

  最初第一天總共只抓了幾百斤,經過五天陸續改良,已增長了十餘倍。

  劉備愕然,欣慰又問:“你叫什麼名字?原先跟隨何人?”

  那人拱手:“俺叫唐光,豫章人士,早年鄱陽漁戶出身,後在江上給富商行船。前些年故主在廬江為水賊所殺,俺流落廣陵。幸得糜公招募擅長駕船之人,俺才討口飯吃。

  前日糜公將俺劃撥給了先生,幫先生駕馭船隊,先生看我勤勉,留在身邊做事,這幾日又命我們伐竹製罾。”

  劉備點點頭,心說是糜家商船隊的,難怪打扮介於商人和水手之間。

  劉備心情好,就勉勵了一句:“能跟著諸葛先生做事,那是大機緣。若肯好好聽點撥,縱是水手、漁夫,得榮華富貴亦是不難,且帶我們去見先生吧。”

  唐光很快帶路,把一行人又領到了上游數里外的河邊,劉備便看到了更大的陣仗。

  岸邊足有好幾百人被諸葛瑾搖著蒲扇指點調撥,忙來忙去。

  劉備並步小跑相迎:“子瑜!數日不見,在家做得好大事!竟還對公佑秘而不宣!”

  諸葛瑾飛快轉身,拍了拍手上的汙垢,也不謙虛:“些許伎倆,尚未改良完備,何足道哉。”

  劉備笑著吹噓:“剛才那邊幾網,便日得千斤,這還嫌不夠好?能推廣此物,我軍糧荒總算能緩解大半!荊吳之民稻飯羹魚,能靠漁獲補足,至少能少吃一半糧米。”

  諸葛瑾:“將軍方才看到的,是我兩天前改良的,當然勉強能入眼,若是四日、六日前那幾版,便完全杯水車薪了。”

  劉備原本也沒來得及細看這種新式漁網的原理。唐光等人也不讀書,講不出其中道理,現在聽諸葛瑾分說,劉備自然很好奇,虛心請問究竟改良了哪些地方。

  諸葛瑾便讓人拿過幾張旁邊廢棄的“歷史版本”,解釋原理。

  “此物名為‘流刺網’,利用江海洄游魚的特性,直接在河床底部放網,橫截潮汐。漲潮時海魚洄游入江,退潮時回海,都會撞到網上。網上還有竹子分叉、劈裂形成的倒刺,可將大魚扎住。”

  諸葛瑾十幾天前就想到了這個點子,而他的思路來源,說穿了也是慣性——他前世閒時喜歡打歷史戰略遊戲,比如《帝國時代》,還喜歡看遊戲裡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