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48章 公忠體國劉玄德,孝義無雙諸葛瑾

  說著,司馬朗先入內請示,很快又出來,請荀彧一同入內。

  屋內一個四十出頭的大鬍子矮胖中年男,金刀大馬地坐在矮榻上,手中毛筆勢若快劍長戟,森然錯落地批閱著表章,正是曹操。

  曹操刷刷刷批示完,把手頭的東西往邊上一丟,便隨和地示意荀彧坐下說話:“文若今日來得早啊,讓我猜猜,莫非是發現了什麼大賢,讓你都坐不住了,急著來舉薦。”

  荀彧剛坐下,連忙又起身作揖為贊:“司空明鑑,猜得實在是太準了。”

  然後,他就長話短說,把昨日在孔融處打聽到的消息,並那個諸葛瑾的其他表現,全部彙報了一下。

  曹操捋著鬍鬚,他聽取彙報的順序,跟荀彧昨日從耿紀處聽到的,又有所不同。

  耿紀是為了給荀彧出氣,所以先彙報了諸葛瑾懟贏禰衡的事蹟,至於幫孔融省錢省力,在耿紀眼中只是添頭。

  而荀彧今日來報,是為國掄才,所以他優先說了孔融那邊的貢獻,末了才提一句諸葛瑾在儒學經義上的創舉。

  但偏偏是這個彙報順序,讓曹操心中有了一絲先揚後抑。

  曹操捋著鬍子說:“能精於營造統籌、節省人力?這是好事,確實該讓他協助孔融做事。不過後面那番歪理邪說,倒是不足為道了……”

  荀彧一時不解:“司空何出此言?屬下不能理解。那諸葛瑾之論,綱、目明晰,本、用分明,確實見前人之所未見,堵了自董仲舒、公孫弘以來的錯漏,而且還能警誡人君以民為本……”

  曹操一抬手:“我不信漢儒三百年,就沒人看出董仲舒之誤。所謂聖賢儒宗,也都是時勢所造,董仲舒之流,崛起於孝武帝時,自然只有迎合孝武所願相信的‘德’。

  若是文景之時,便提前尊仰儒術,說不定當時的大賢,如賈誼等輩,就未必會像董仲舒這麼解釋了。

  孝武帝之窮兵黷武一如秦始皇,董仲舒若跟孝武帝說什麼‘一天下是為了惠及天下百姓,不是讓人君把一天下後省下來的錢糧幹其他好大喜功之事’,那他還會被孝武帝重用麼?

  所以,此論或許有用於治世,便於天下太平後的人君不忘初心,以民為本。但如今亂世,卻根本用不上。亂世的一切錢糧,都要用在強兵足食,兼併諸侯,他那些大道理,還太遠!”

  荀彧被曹操一番駁斥,心中忽感悲涼,同時也驚佩曹操的反應之快,竟瞬息之間洞察了學術態度背後的利益脈絡,實在是老謀深算。

  他知道曹操這番話,已經是實用到了極點,可以說對霸道的推崇,已經和秦始皇孝武帝一個程度了。

  但不知道,將來若是天下重新一統,曹操還能回憶起自己的初心、把法家之政省下來的內耗,重新花到“民”的頭上麼?

  “罷了,這個問題太遙遠了,且走一步看一步吧,何必與孟德較真。”荀彧內心暗忖,決定壓下爭論之心。

  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後來對曹操“統一天下究竟是為了什麼”的懷疑,就是自這一剎那種下的。

  有些人,把統一天下當成了安定黎民的手段,安定黎民才是最後的根本目標,才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