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49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

  司馬朗問得比較含蓄,但諸葛瑾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如實回答:

  “在下族中同輩,僅我一人及冠。且在下九歲喪母,十四喪父,此後五年,多賴叔父接濟養育之恩,才得有今日。

  而且,叔父雖曾為袁術故吏,但早已看清袁術不臣之心,久欲與之劃清界限。袁術也從未表過他豫章太守之職,那是劉荊州所表。”

  司馬朗聞言也沒辦法了:這還不是一般的叔父,而是親爹死了之後養了你五年的叔父!

  按照大漢的孝道標準,就算把對方當親爹來維護,都是應該的。

  說句題外話,兩年前孫策從袁術的實際控制下襬脫,也是藉助了類似的孝道理由。當時孫策拿出玉璽,對袁叔說:父仇不能報,母舅吳景又為劉繇所逼,乞借兵省親救難。

  可見這樣的藉口在漢朝是真的好用。

  而曹操也從諸葛瑾的回覆中,捕捉到了一個重要信息:諸葛玄有意逃離袁術這艘破船!

  如前所述,曹操、荀彧等人其實都知道,上次表諸葛玄為豫章太守的表,是劉表上的,不是袁術上的。

  只是因為諸葛玄早年當過袁術的屬吏,哪怕這道表不是袁術所寫,曹操依然默認這是袁術和劉表另有交易、扯了一塊遮羞布。所以朝廷一直沒批准過這個表奏。

  曹操心中暗忖:“如此看來,劉備說此番討伐袁術,見到了袁軍上下諸多不臣之狀,應該是真的了。

  袁術早就視我與本初如死敵,如今天子在我手,袁術處處被朝廷旨意針對。以他的傲氣,久後必不能忍,這只是早晚的問題。

  劉備應該是看清了這一點後,一方面真心為朝廷出力,另一方面也指望在合力對付袁術的過程中多分一杯羹。

  而這琅琊諸葛家,也看出了袁術久後必然被逼成逆賊,一邊想保住自己家族利益,一邊又想跟‘曾經當過袁術故吏’的身份決裂。劉備和諸葛家各有己利,機緣巧合便聯手了。”

  歷史上袁術稱帝,也就是四個月之後的事。

  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和眼光,他怎麼會看不出袁術有這麼做的趨勢。

  甚至可以說,曹操在挾天子之後的這三個多月裡,不斷藉助朝廷的名義,號召各方勢力給袁術添堵,

  他就是那個親自添柴澆油的操盤手,巴不得袁術早點謀反,然後就可憑藉天下大義、以順誅逆,把袁術連根拔起。

  想到這兒,曹操已經知道怎麼處置了。

  他收攏了剛開始時的威嚴表情,切換了一副禮賢下士的和藹姿態:

  “原來諸葛家早就願與袁賊決裂,果然是忠義之士。既如此,你要救叔,朝廷自然不會攔著。只是不知,你要從何處借兵、如何救叔,事成之後,可願為朝廷效力?”

  諸葛瑾恭敬一禮:“凡有才有志之士,誰人不想為朝廷出力、安定天下,解救黎民?在下自然也不例外。此次救叔,在下殊無把握,但事在人為,唯有盡力了。好在此前廣陵之戰,在下為鎮東將軍出謀劃策,略有恩義,或可指望借兵數千。”

  曹操眉毛一挑:“你方才說,你結識、投效劉備,也不過是袁術圍攻淮陰時的事,你能有何恩於他,竟能讓劉備借兵數千?”

  諸葛瑾本想如實回答,但話到嘴邊,心念一轉,換了一個更加邀功的姿態,把他給劉備謀劃軍事策略的主要功勞說了一遍。

  具體來說,就是把他僥倖得到劉備信任的運氣部分統統隱去,把自己的全部功勞,都說成是“算無遺策,是我當有此勝”。